在中国建筑中,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从古至今,古人把文化的底蕴都藏进了中国园林之中。中国文化以儒家的内外兼修、庄子的逍遥自在,从古到今滋养着人们的性灵,到南北朝的时候,儒释道三家融合,山水诗画的出现,为中国人的写意灵魂,留下了永远的归宿。
在中国造园史上,从秦汉开始园林主要为御园,皆以宏大的规模为特征,显示出封建专制王权唯我独尊的气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期间朝代更迭频繁,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私园开始流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筑园无数,诗画家王维就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辋川别业”,白居易就有洛阳城外的香山别墅,晚年过着“仰视山,俯听泉,旁睨竹数云石”的悠闲岁月,成为园林历史发展的一大高潮。
两宋时期,御园和私园都很多,且造园技术趋于成熟,园林类型也愈加完备,成为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又一高潮,由于宋朝南渡的历史钩沉,两宋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风格嬗变。南宋时期受江南环境影响更富柔美精致的气质,纤巧多变,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的园林,奠定了此后“江南园林甲天下”的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依归“天人合一”的哲学,以山水自然为追求,千百年来,它以惊世绝美的自然之美、诗情画意的诗韵之美和虚实意境的内涵之美,晕染了园林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筑。中国园林,师法自然,从中国文历史文化道家,主张自然主义哲学。“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园林石山淡影,泉水潺潺,亭台楼榭,绿荫红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自然之美,相映而生。
中国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石,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和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使诗、画、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中国园林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山水画卷的简约笔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园林的气息。
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关键在于园林中的阴阳结合,虚实相生,成为最重要的文化意境,窗户的远近高低之借意,回廊的移步换景之画意。草木的搭配,多一分则枝蔓,少一分则虚浮;山水的结合,意不浅现,境不穷达。似有若无之间,让园林成为一首活的诗,一幅活的画,从形而下的草木建筑到形而上的曲径通幽,成为有着醇美韵味,独具一格的中国式园林,微醺着人们的性灵。
幽静的亭廊,落英的闲花,精致的花窗,窄窄的洞门……每一处细节都呈现着中国园林的美韵。如果把中国园林比作一幅泼墨的画,那么,亭廊就是画中的留白。亭廊的檐角飞扬,廊腰缦回,曲径通幽,万千风雅起轩间。花窗就是诗中的点睛,花窗的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让人在不经意间瞥见园林中诗的风韵。洞门就是曲中的转承,通过门窗洞口形成空间渗透及空间的流动,窄窄的洞门,形成一种园中有曲、曲中有景的作用,让人听见园林中曲的婉转。
画有画境,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而园林之精髓,也在于运用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组合而出,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为建筑,却内蕴文化,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细节之美而闻名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