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泽州县下村镇杨庄村西北的洞阳山麓有一座古寺,它就是“长河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白泉寺。据了解,该古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白泉寺白泉寺原名石婆窝,始建于唐敬宗宝丽二年(826年),金承安五年(1200年)再次大肆兴工修建。明清两朝都有修复。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四十年(1755)和清同治九年(1870年)又大规模修缮,金装神象。
白泉寺由九龙壁广场、古寺、新寺、太清宫、伽蓝殿、婆婆庙和龙王庙七个部分组成。同剩宫寺、抱佛寺、乾明寺一起并称为“长河四大佛教名寺”。
沿着通往山上的道路蜿蜒前行,还未见其真身便早已听到了悠悠的梵音,慢慢地一处庄严肃穆的佛教古建筑群便渐次映入了眼帘。巨大的“佛”字,昭示着这是一处佛教圣地。气派的九龙照壁,昭示着这里庄严。
白泉新寺靠山面东,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厢房组成。钟楼鼓楼分立山门左右,晨钟暮鼓,山门上书“白泉寺”。拾阶而上遇到的是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即那个“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弥勒大佛,两厢是佛教护世四大天王,天王殿背面是韦陀菩萨,守护着伽蓝。
寺前广场东面中央矗立着九龙壁,南北长37.8米,高7.6米,厚0.8米,龙身上的颜料是纯天然矿物质,经风耐雨,永不褪色;壁顶端镶嵌着一颗砂石质二龙戏珠,是更新中院时无意中发现的一颗珠子,距今已有800余年,给九龙壁平添了几分灵气。
白泉寺有两件镇寺之宝,第一件是高7层7.8米的铁铸“万年宝鼎”;第二件是长2.16米,宽0.8米,高3.16米的“万年香炉”,游人们可在此焚香,祈求神灵保佑。
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即“佛光普照风调雨顺”。
穿越大院拾阶而上,遇到的是大雄宝殿,俗称三佛殿,即本师释迦摩尼佛像、左消灾延寿药师佛、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白泉寺的最核心的建筑,是整个庙宇的中心。
白泉古寺,在大雄宝殿的背后,始建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是一处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的古寺,大门朝东,上书白泉寺,门匾为“空来空去”。由戏楼、厢房、看楼、碑亭、中殿、释迦宝殿等建筑构成,是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西拾阶而上是藏经楼和五佛宝殿。出古寺向南,伽蓝殿,是敬奉的是伽蓝菩萨关羽,这也是佛教入乡随俗的例证。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大将,《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被尊为武圣,是忠义的化身,在佛教中被尊为伽蓝菩萨。
伽蓝殿不远处是太清宫,正殿供奉着太上老君孔夫子文昌帝君,东西厢房供奉着财神爷黑虎灵官寿星爷十殿阎君四奶奶眼光奶奶夫妇,是儒释道三教和谐相处的乐土。
关于白泉寺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历史。
传说,古时一场雷鸣暴风雨之后,在距寺院十公里之外的东沟北村落下半块石碑,碑面上刻着“杨庄石婆窝”字样。北村好奇之人,到杨庄村附近寻找,终在杨庄河对岸密林深处的石岩边上,找到另一半石碑,碑面上模糊雕有女神像一幅。寻碑途中,发现山中有一股清泉顺流而下,水色发白,其味甘甜。至此每逢天气久旱,稼苗干渴,村民来此祈雨多有应验。诚信之人在半山腰水源处修建龙王庙和八角亭水池,以敬神灵。石婆窝传遍当地民间,来此进香祈求平安者络绎不绝。
唐敬宗年间,洞阳法师来此,在密林隐石间结庐禅修。用功之深,可多日禅定不食,不时教化蒙昧众生。信众敬慕不已,发心捐献物资兴修殿堂、寮房,以供法师常住于此,兴办道场,宏扬佛教,至此得名洞阳山、白泉寺。
以上就是关于“长河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白泉寺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们了解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