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的前身是圆明园的附属皇家园林熙春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曾为康熙的御园行宫。熙春园最终建成于乾隆32年(1767年),而在道光年间则被拆分为东、西两园,东园仍然称熙春园,而西园则改称近春园。咸丰即位后,又将东园更名为“清华园”并亲题匾额。现在我们所说的清华园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本部校园,包括了最早的熙春园的全部,在清华大学内,常被用来代指清华大学。
1911年至今,清华大学已经成立106个年头。虽然历尽沧桑,但清华大学对于学术的追求与人才的培养,是矢志不渝的。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但凡是讲到“清华”二字的由来,都必然提到东晋谢混《游西池》的诗句。不过,要说是园子叫”清华”二字,那还是很晚的时候呢。
在三百年前,在康熙大帝的“畅春园”四周遍布着他儿子建的各种花园,比如咱们隔壁的圆明园就是四爷的花园。而他的三哥允祉就在这块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园子——熙春园。
大家都知道康、雍、乾三位皇帝相聚圆明园的牡丹台,却很少有人知道,康熙一生在诸皇子的花园中,去的最多的却是咱们的”熙春园”。游客游园必拍照的的工字厅贴水平台”水木清华”,就是康熙皇帝10次莅临、8次过寿、命名“熙春”之处。
在那个九子夺嫡的年岁里,四爷在他的圆明园里把自己打扮成文人墨客或是渔樵耕读,一副不问名利的样子。而熙春园可是另一番景象。在允祉的带动下,当时文坛巨擘云集,学术活动频繁。
据《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三百年记忆》记载,清华园的"荒岛”就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印刷之地。陈梦雷90年坎坷人生中,最后居住在熙春园”松鹤山房”13年,完成了1.6亿字《古图书集成》的编纂校正并印刷了全书的96%。
特别提醒小伙伴们注意,在百年校庆翻修大礼堂之际,就在礼堂下方发现了“松鹤山房”的基址,并且还罩了玻璃保护。如有幸可以去清华大学大礼堂看电影别忘了去沾沾文气。
话说这九子夺嫡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允祉也没能躲过四爷的整治,熙春园也在后来成为了圆明园的附园。虽然允祉无缘至尊之位,但是熙春园在100多年后还真的迎来了一位皇帝主人——奕詝。
道光二年(1822年)八月熙春园上次给了醇亲王绵恺。可惜这位王爷死的比他爹早,之后道光帝就把熙春园一分为二,划分东西两部分。西部赐其第四子奕詝(后来的咸丰皇帝),改叫”近春园”,俗称“四爷园”,东部赐其第五子奕誴,俗称”小五爷园”(今北京大学内的鸣鹤园,俗称”老五爷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为奕誴的花园亲书匾额,赐名”清华园”。
到了咸丰年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虽然近春园、清华园得以幸免,但是清末国力衰微,在1909年以前,清华园和北京西郊的其他皇家御园一样,荒废已有时日。
如果没有用退还庚子赔款办学,清华园就同隔壁的圆明园一样,渐渐荒芜。然而,游美学务处看上这里后,"清华学堂”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命运。
1909年10月,外务部与学部从内务府接收清华园,改名为游美肄业馆。在1909年到1911年之间,园中原有建筑工字厅、古月堂、怡春院被用作行政办公用房和中国教员宿舍,完好保存使用至今。
而就在那桐题写”清华园”三个字的这一年,大清却走到了尽头。1912年10月17日(民国元年)在清帝宣统退位、中华民国建立后,校长唐国安呈请外交部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