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区有一处中国“最神秘”的顶级宾馆,它就是钓鱼台国宾馆。钓鱼台国宾馆坐落于中国北京海淀区玉渊潭东侧,于1959年国庆前夕建成,是我国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国家接待各国元首和重要客人的超星级宾馆。
在成为国宾馆之前,钓鱼台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为何叫钓鱼台,是不是真有人在此钓过鱼呢?金代章宗皇帝(西元1190年至1208年)完颜璟曾在此筑台垂钓,“钓鱼台”因而得名,迄今已有800余年。至清代,乾隆皇帝(西元1736年至1795年)敕命疏浚玉渊潭并在此兴建行宫,收为皇家园林。
一、钓鱼台国宾馆的前身
明万历年以后,钓鱼台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在此建了很多京郊别墅,成了“五星级的高端度假村”。
1774年,最爱游山玩水且永不疲倦的乾隆皇帝在钓鱼台大兴土木,建造了养源斋、同乐宫、望海楼等楼阁。他亲自为每座亭、台、楼、阁亲笔题写了匾额。如今西侧翁门上壁,仍嵌着乾隆御书的“钓鱼台”三个字。
乾隆以后的两代帝王,每逢从圆明园出发到天坛祭祀,或者出紫禁城去西陵祭奠,都要在这里“打尖”用膳。
道光以后,国事衰微,皇帝连祭奠都顾不上了,钓鱼台也渐渐荒废。末代皇帝溥仪把这座园子稍作修补,当礼物送给了自己的老师陈宝琛。
昔日的皇家园林,随着历代帝王的兴衰胜败,也历尽人间沧桑,时荒时葺。
二、钓鱼台国宾馆的今生
到了近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钓鱼台的历史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而存在。
钓鱼台国宾馆有十几栋楼房,楼房从钓鱼台东门北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编号,各楼从中心湖南侧起始,沿逆时针方向,由“一号楼”编号至“十八号楼”,其中为尊重外国习惯,不设“十三号楼”;而为尊重中国传统,以“芳菲苑”替代“十七号楼”称呼,以“八方苑”替代“四号楼”称呼。上世纪80年代,经过重新规划安排,18号楼成为最高规格的元首级接待楼。元首以下的贵宾,一般安排在5号楼、6号楼、7号楼,这几栋楼的规格大致相同。
1966年初,彭真(时任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曾在这里组织写作班子起草《二月提纲》。文革时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办公地点(14号楼、16号楼),而康生(8号楼)、陈伯达(15号楼)、江青(先8号楼,后11号楼)、张春桥、姚文元(9号楼)、关锋也都集中住在这里,于是它就成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办公、生活二合一的驻地。
众多的宾馆楼中,以12号、18号楼最突出,因为这是专门接待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领袖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便是住在18号楼。而12号楼,近年来接待过二十多位外国首脑,里根总统访华期间,也曾于此下榻。因此,这幢楼被人们戏称为“元首楼”。
为了营造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钓鱼台国宾馆种植栽培了4万株花木,300棵油松,数百株樱桃、白玉兰、牡丹、紫罗兰等。设计师还把玉渊潭的湖水引入,形成四处人工湖,处处鸟语花香。
钓鱼台国宾馆从建馆之初就注意收集有文物价值的明清书画、瓷器及传统家具,并不断得到收藏家和当代著名书画家的捐赠。目前,宾馆珍藏及陈列的古玩、字画、家具已达数千件。
三、结语
从金代的郊游胜地、清代的皇家行宫,到新中国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钓鱼台已在历史变迁中,走过八百年的岁月峥嵘。
它就像北京的一种特殊符号,庄严又神秘。
即使从来没有进去过,也成为记忆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