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庙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05 14:17:5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济渎庙在我国现存的四渎水神庙中,建筑规模最大,保存也最为完整。庙院南北长510米,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条狭长甬道,主院落东西宽215米,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约合130亩。济渎庙又名清源祠,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隋开皇四年扩建天庆宫和御香院。

  济、淮、江、河古代并称四渎,皆尊为神,并建有庙。长江的水神庙在湖北秭归县,名为江渎庙。因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江渎庙、屈原祠等文物被就近搬迁到秭归县城凤凰山。复修的江渎庙布局呈四合院式,面积858平方米。黄河的水神庙是河渎庙,在河南省巩义市,初建于唐,水毁于宋。明初祀洛水视同河渎,朱元璋敕建,共祀二水神,因此河渎庙也称大王庙,现存清代建筑十余间。淮河的水神庙是淮渎庙,在河南省桐柏县,庙宇建筑已毁,仅存遗址和古碑。


济水之源


  济渎庙在我国现存的四渎水神庙中,建筑规模最大,保存也最为完整。庙院南北长510米,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条狭长甬道,主院落东西宽215米,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约合130亩。济渎庙又名清源祠,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隋开皇四年扩建天庆宫和御香院。唐、宋、元、明各个朝代,济渎庙都有大规模的扩建,明时建筑已多达400余间。清同治年间,农民起义军的北方一支捻军到达济源(1867年),济渎庙主体建筑渊德殿和一些很有价值的建筑被起义军焚毁。建国以后,地方政府对济渎庙进行了多次维修和复修,现存建筑30多座,180余间。与其它三渎水神庙相比,济渎庙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都是第一位的,堪称天下第一水神庙。


  济渎庙是高等级的古建筑群。祠庙坐北向南,山门清源洞府门前是宽阔的大道。据《济源县志》载,大道上原有东西二牌楼,相对而立,可通车马,颇有气度。进入清源洞府门,是一条长170米宽30米的甬道,然后才是重重相隔的清源门、渊德门、临渊门。谒拜者从大门步入,先要通过长长的甬道,然后才能进入主院落。



  清源洞府门济渎庙山门,为明代重修的砖木牌楼,由主楼和左右两掖门组成。主楼系三间四柱悬山造。四根中柱一线排列,上承庞大的楼顶,极具观赏价值。清源门和渊德门之间原有四座碑楼和东岳行祠、嵩里神祠等建筑,现在仅存明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一通,记述的是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功绩和封祭五岳四渎的诏文。


  渊德门以北是祭祀济渎神的主体建筑渊德殿及元君殿、三渎殿。这些建筑虽已毁焚,但从渊德殿遗址台基和础石布阵,仍可见其宏大的建筑规模。遗址长33米,宽22.8米,面阔七间,布局为室内双槽,台基前设双踏道。



  渊德殿后的寝宫,建于宋代开宝六年(973年),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进深两间,面阔五间,其建筑特点是檐柱粗矮,出檐较深,顶坡平缓,斗拱疏朗,木构架简洁明快。


  渊德殿是济渎神“朝政”的殿堂,寝宫是济渎神“下榻”的所在。在渊德殿与寝宫之间,原有覆道相连,构成隋唐时期祭祀建筑通用的“工”字形格局,是济渎庙祠庙等级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渊德殿和寝宫两侧,有内转82楹、外转90楹的迴廊。迴廊与主殿之间,少有绿化和林木遮蔽,只有一株千年古柏。洒脱空旷的场地便于祭祀活动,同时更能衬托出主殿的威严和迴廊的华美。



  寝宫之北,进临渊门即到北海祠。北海祠是祭祀北海神的场所,所有建筑都围绕北海池布局,具有古典园林风格。有甬道直抵池南龙亭,龙亭前有拜殿和22间廊屋。池北为灵渊阁和北海神殿。北海池也称龙池,分东西二池,因此也有分别叫北海池和龙池的。东池长43.5米,宽23.5米,面积约1022平方米。西池长66.5米,宽42.5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池边有桥亭、白虎亭和龙王亭。


  北海祠在济渎庙中自成体系,又与济渎庙整体布局相协调。其主体建筑仍以济渎庙的轴线排列,形成祭祀重心。沿轴线两侧,附建有数座小型亭、阁和桥。其中的龙亭为明代早期建筑,宋元制式。龙亭修建位置构思奇巧:依岸而建,凸于池内,三面临水,既体现了建筑与水体相依存的关系,满足了人们亲水性的心理需求,又为祭祀活动官员投掷金龙玉简和牺牲祝帛提供了方便。


  济渎庙内东西两侧的天庆宫和御香院,是庙内方丈和道士居住之所,并兼有客栈的作用,也是每逢祭日前来参加祭祀活动的各级官员下榻的地方。

 

本文标题: 济渎庙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6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