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田古镇——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的结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09 11:30:4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中国古建筑分成好几个流派,现江西一代的建筑大多归属于赣派建筑。富田古镇,一座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结合的古镇,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历史遗存,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庐陵村镇的原始风貌和优秀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

  中国古建筑分成好几个流派,现江西一代的建筑大多归属于赣派建筑。富田古镇,一座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结合的古镇,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历史遗存,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庐陵村镇的原始风貌和优秀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


  富田古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地处吉泰盆地,属罗霄山脉中段,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它毗邻富水河,是古代赣中重要的交通和物流重镇。


  富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国战乱时期。柳塘街始建于三国,盛于唐朝。宋朝中叶,柳塘街开始衰败,才有了富田街的雏形。富田镇拥有宋、元、明、清时的各种建筑,其中以祠堂、庙宇最为显著。祠堂、庙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凸显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富田王家宗祠诚敬堂号称江南第一祠,占地面积3646平方米,是一座全国罕见的大祠堂,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匡家娘娘祠、陂下古村的敦仁堂、各种庙宇以及以“大夫第”为首的古建筑群,凸显了赣中民宅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好的范本。富田镇文化底蕴深厚,除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外,还有佛教、道教文化,今年还有从云南、贵州涌入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它们在富田重叠,又相互融洽,造就了富田文化的独树一帜。


富田古镇——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的结晶


  既然富田古镇堪称赣派建筑的代表和庐陵文化的缩影,那么它的建筑有什么特色呢?


  富田古镇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它们具有典型的赣派建筑特征。


  古镇传统民居古朴素雅,精致宜人。宗族祠堂数量众多,气势恢宏,它们是宗族财力和身份门第的象征。门楼是民居和祠堂等建筑的门面,所以其装饰也极尽精心,而祠堂门楼则更为华丽,它们充分显示了赣中卓越的民间意匠和工艺水准。富田建筑外墙不论是清水砖墙,还是土质山墙,都极具特色。


  宗族祠堂


  宗祠作为宗族的象征,代表着物化的宗法制度,追本溯源,莫重于祠,宗祠文化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无论是总祠还是支祠,追祖德、报宗功,敦睦族谊,加强宗族的凝聚力,更好地传承血脉、延续荣光都是其内在的价值指向。“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宗祠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而且越有权势和财力的宗族,其祠堂往往越讲究,厅堂高大、雕饰精美、用材上乘,极力使之成为光宗耀祖的象征。


  富田祠堂的空间布局充分彰显了我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位序”观念。古镇大多数祠堂都采用了“牌楼——门户——参亭——享堂——寝堂”这一空间序列和形制,中间以天井和院落相连,祠堂的主要功能都集中在这条轴线上,相关仪式也在此轴线完成,其中享堂是进行家族会议、表演、祭祀等仪式的重要场所。


  祠堂的空间轴线和仪式流程所引导的人流轴线形成重合,虚与实的变化突出了空间的秩序感和层次感。带参亭的祠堂规格较高,如陂下敦仁堂、星聚堂等,不带参亭结构的规格稍低,如潭滨堂、两秀堂等。


富田古镇——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的结晶


  富田镇区古聚落群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居住着匡、王、文三大姓氏,于宋代先后开基,各姓均建有总祠、分祠和房祠。


  匡氏除总祠崇孝堂外,还有8座分祠。王氏除总祠诚敬堂外,还有7座分祠。文氏总祠始建于元代,文忠公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乾隆年间再次扩建,现仅存基址。


  祠堂绝大多数融书法、绘画、雕刻于建筑之中。


  富田古镇传统民居古朴素雅,且多为砖木结构,其青砖灰瓦、硬山式马头墙,是典型的庐陵建筑风格,建筑的跺头、檐口、门额、厅壁、窗棂等处还有雕刻和绘画。庐陵民居主要有天井式、天井院式和无天井院式三种类型。天井院式实际上是原天井式的变体,这是赣中吉泰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在钓源、陂下等传统古村都较常见。


  天井院式住宅是富田古镇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南方由于天气炎热潮湿的缘故,传统民居大都设有内天井,以起通风和采光的作用,此外对营造私人空间和防盗也有很好的效果。


  天井院式民居与传统的天井式民居有很大不同,这类民居不把天井设在里面,而是把天井推到屋外,改造成天井院的形式。其主屋的平面形式大都为“一明两暗”三开间。明间为厅,暗间为房,左右两侧房间对称。通常在进深方向通过“太师壁”把明间隔成前厅和后厅两部分,前厅宽大,后厅较小。两侧房间则根据实际需要隔成两至三间,所以称之为一厅四房或一厅六房。主屋前就是天井院,此类天井较为狭长,外部围墙很高,有的甚至与建筑前檐高度相齐,在围墙上部大都会开一排类似三角形的小窗。这种把天井外推的做法避免了传统天井飘雨和潮湿的缺点,且对附房的通风、采光不会造成影响。


  而富田古镇入门的门楼也是赣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富田古镇的门楼有着独具一格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保存了庐陵传统建筑的特征,又与民间艺术、宗族文化、伦理道德等巧妙结合。富田古镇门楼众多,有的村落多达十余座,是一道亮丽的景观。


富田古镇——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的结晶


  作为一座拥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这里还是很多名人的故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文天祥了。


  始建于公元1287年,是全国最早的一所祭祀文天祥的专祠。文天祥就义后,元朝廷为了笼络汉人,在富田老街靠河处建了一座文丞相祠,又名大忠堂,坐北朝南,后墙临富水河,祠门临街,将右侧的一排店铺划归文姓掌管,以供祠祭。元仁宗帝于公元1312年敕建专殿祭祀文天祥,元末毁于草寇兵匪之祸;元龙凤年间,吉安佥事李敛冰恢复重建,并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进行改扩建,清顺治年间再次毁于闽粤山匪;清康熙年间,文氏后裔筹资重建文丞相祠,当时祠堂匾额上“文丞相祠”四字为探花王龙文所题,牌坊上有一副对联:“衣带空存,留取丹心还大造;幅巾肃拜,愧无籍手见先生。”雍正元年,文从伟等人筹款重修,在祠前街建有跨街石坊——状元坊,两边各立一块石碑,上刻“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探花王补题“文丞相祠”青石板祠堂堂额一块,现存文氏宗祠内。1927年“东固暴动”期间又被工农革命军误为地主豪绅的店房而烧毁。


  文丞相祠历史上饱受磨难,三建三毁。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被拆毁,石刻门匾保存完好。2014年为打造文天祥正气文化承载平台,在原地按原貌原规划复原文丞相祠,占地1036平方米,为二井三进式结构,祠馆结合,祭祀成列。2016年6月陈展对外开放,作为传承庐陵文化、弘扬正气精神的一座新殿堂,成为富田景区新景点。

 

本文标题: 富田古镇——赣派建筑和庐陵文化的结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71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