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平遥古城附近有一座被誉为“古代雕塑博物馆”的双林寺,这座三晋大地上的艺苑奇葩,以令人叫绝的彩塑绽放着无限魅力。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其为中都故城所在地而得名。
双林寺创建年代较早。根据古寺中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记载,建寺应早于北齐。约至宋代,中都寺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现存殿宇多为元明建筑,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寺中2000多尊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令人称道不已。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
双林寺坐北向南,建在3米高的土台基上,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四周是城堡式的夯土围墙。寺内有纵轴线两条,经堂禅院在东,寺院殿堂居西。山门外有清代修建的戏台1座。山门券洞式,墙头置垛堞、女儿墙。垛堞之制用于寺院,似不多见。寺院内,由10座殿堂组成三进院落,建筑总面积3711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娘娘殿。前院两厢为罗汉、地藏、武圣、土地殿;释迦殿两侧,钟鼓二楼对峙;中院宽阔,东、西厢有干佛殿、菩萨殿各7间,院之东北隅,另有小殿1间,名曰:“贞义祠”。
双林寺有哪些主要古建筑呢?
【天王殿】
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前檐置五铺作斗拱,如意头假昂。明间置板门,次、稍间置窗。屋顶悬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宝顶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系明代重修时所置。
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这些佛的护法力士形象已突破一般金刚凶恶可怖的造型程式,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加之空间中宏大的架式和大块的形体,使人感到他们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弥勒身后,置华丽的叶状背光。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与东、西山墙前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都较写实,造型生动。尤其是四大天王,高达三米之多,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明间的板壁背后悬塑观音像,侧身坐朝天吼,作渡海状,板壁顶部塑“白马驮经”的故事。
【释迦殿】
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武圣殿、阎罗殿和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释迦殿是本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栏额普拍枋出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
释迦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颇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千佛殿】
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左侧塑韦驮立像。韦驮像极富个性特征,武中蕴文,颇具动势,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他们的衣冠饰物是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
双林寺既然被誉为“古代雕塑博物馆”,那它的彩雕到底有多了不起?
双林寺大到一殿一尊小到一殿千尊,美轮美奂的泥塑彩像让人目不暇接。生动的表情、逼真的细节,游客至此无不被古人的艺术智慧所深深折服。
两厢中的罗汉殿更是精品云集,每一尊罗汉都到了呼之欲出、若闻其声的境界。
千佛殿内的彩塑便达到惊人的500多尊,其中的韦驮像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被评价为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身如强弓,其“不动之动”的艺术感染力让人觉得仙气十足,心生敬畏,被称为全国第一韦陀像——东方“维纳斯”。殿内还有出神入化、国内罕见的自在观音像等等。
殿内“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因为最接地气,因而香火很旺。
双林寺的艺术精品成百上千,每一件艺术品都值得细细玩味,来了真的需要慢慢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