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村建筑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村民自建住房,这种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出资兴建、供自己使用的住房,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当代,都是村民建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建筑的设计及建造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乡村建筑。
新的乡村建筑可以看作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体,但新的乡村建筑亦对原本的传统乡村建筑造成巨大差异性的冲击,传统乡村建筑在此浪潮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
乡村建筑处于不断变化和自我更新过程中,要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原貌保护而不变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做的是,重塑乡村建筑与村民、土地的关系,让流失在外的劳动力与建筑、土地建立起新的生产联系。
落脚点便是结合当前社会大力发展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的背景,并做到当地乡村建筑的历史得以延续、文脉得以传承、特色得以保留。在人与建筑、土地建立起新的联系后,诸如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风俗习惯这些人文环境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终会将这些以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形式沉淀到乡村建筑这个物质实体当中,传统乡村建筑自然得到激活而得以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想规划保护好传统乡村建筑,必须做好以下六招:
一、研究好市场
很多外行会将开发和保护对立起来,那是走“极端主义”的道路。其实好的开发是可以有效保护乡村建筑的,最起码可以为乡村建筑的保养、保护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因此乡村建筑只有首先面对市场,才能在之后的开发中赢取主动,才能可持续的保护。反之,则很容易让乡村建筑变成空心村的摆设,长久之后就变成危房和倒闭房了。
二、挖掘好文化
乡村建筑的保护首先要研究好本地文化,这样在保护和修复中好有的放矢,并且好的本地文化可以做成文化IP,从而可以为民宿的建设提供文化基础。有了文化,乡村才有特色,建筑才能有个性和灵魂。
三、研究好盈利模式
只有好的盈利模式,才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自我造血功能,反之则不会长久。
四、梳理好肌理
肌理的考虑是从空间布局到建筑布置等。古老的乡村建设多是顺应自然、人文宜居的原则来建设的,源于自然,显现于风水,比如沿着水,沿着道路,沿着山势来建设宅子。那么在梳理乡村的水线、道路线、山脊线(天际线),风水线等就攸关重要。打乱这些,轻则挖断水脉,引起生态变化,重则生态失衡,将天灾扩大化(如山体滑坡等)。
五、预防天灾
主要预防虫灾、水灾、地震等预防。
六、做好保护技术
一是乡村建设中需要本土工匠的介入,需要理解文化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介入;二是要做好乡土建筑及文化的传承工作;三是要有创新意识的规划师及建筑师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