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27 13:46:47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年”字的祭谷表意;从大禹时代开始的“祭社稷”,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传统习俗绵延不绝,中华农耕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中,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和血脉。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年”字的祭谷表意;从大禹时代开始的“祭社稷”,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传统习俗绵延不绝,中华农耕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中,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和血脉。


农耕文化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逐渐淡化。“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丰收节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留住乡愁情怀,守望心灵家园,成为社会共识和时代呼声。特别在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针对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提出后,社会各界对于农耕文化的关注度更是大为提高。中国农民丰收节天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因,我们要以节为媒,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根与魂,深刻阐释其时代赋予的精神文化价值。


农耕文具展览


  要着力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加快收集、整理各类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农具、古物种、农牧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宗教家族文化等,建立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保护区,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以及节庆活动等载体,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


  要探索利用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欢庆与教化并举,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等,营造新时代核心价值体系、高尚道德情怀和奋发欢乐氛围,引领人们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乡愁,形塑心灵家园的精神魂魄,培塑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农耕文化


  回望过去,中华民族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引领者,靠的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世代延续。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还须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展现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标签: 农耕文化

本文标题: 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79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