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30 11:02:2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生不息。《诗经》有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寥寥数语间,为我们呈现了丰收时节老百姓欢欣鼓舞、祷告庆祝的画面。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生不息。《诗经》有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寥寥数语间,为我们呈现了丰收时节老百姓欢欣鼓舞、祷告庆祝的画面。至今全国各地仍保留着不少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祭坛,那是封建帝王、宗族祈福祭天的地方,所谓“祈福”,不外乎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可视作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其目的是为了让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农耕文化


  确切地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还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是一件彰显人民情怀、顺应时代发展的好事。而选择秋分这样一个时间点作为具体的庆祝日子更是寓意深长。春华秋实,夏荣冬枯。秋分的到来,意味着忙碌,也意味着丰收——秋收、秋耕、秋种都始于这个节气,它们是农民立身的根本。故而,秋分之后,农事活动虽然繁忙,但农民朋友“忙并快乐着”。


  于时代而言,农民亦是英雄。毛泽东主席曾在《七律·到韶山》的尾联里写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透过诗句,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黄昏时分,微风吹过,田里庄稼成浪,稻花生香,田野上到处都是为了拥有一个好收成而埋头劳作的英雄——待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背着锄头,说说笑笑,转身回家去了。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美、多么的温馨啊!


农耕文化


  作家创作丰收,农民粮食丰收,只要是丰收都是喜悦的。当一年的辛勤耕耘有了回报,当所有的不懈努力有了响应,谁会不欢喜呢?对于农民来说,世界虽大,却无一样东西、一件事情比“稻花香里说丰年”更值得高兴的了。那块田地就是他们情感的寄托,田里生长的庄稼则是他们情感的迸发。所以丰收时节,连聒噪的蛙声落入他们耳朵里都变得好听起来。放眼望去,此时的田野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此时的人间是充满希望的人间。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对于农业历来是十分重视的,从2004年开始,连续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都与“三农”工作有关。这些文件以农业为主题,立足实际,解决问题,使农村得以发展,使农民得以增收。事实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正是国家聚焦“三农”、重视“三农”的最好体现。


农耕文化


  当然,这也是时代的需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还有一重意义在于,它让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和数亿农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此举无疑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农作物种植、培育的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农民勤劳、智慧、节俭的本质始终未变。所以,与其说它是一个节日,毋宁说它是对农民身份、品行的一种肯定。


  不过,要让这个节日真正地走入人心里,尤其是走入农民朋友的心里,还需有更科学、合理的方案,更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措施,更有力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让农民脱贫致富,从而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文标题: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80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