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坐落于山西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的峨嵋塬头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古建筑技艺。
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当年张生待月西厢下,使这里成了天下有情人向往的爱情圣地。站在山门之外,可以清晰地看到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的“大钟楼”上悬挂的巨大横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普救寺里温馨浪漫气息随处可闻。普救寺与其说是人们接受佛家思想教化的宗教活动场所,到不如说是世间男女相约赴会、表白爱情、互诉衷肠的“情人谷”。
唐代贞元年间,张生进京赶考路过河中府,想顺便探望一下小时的同学、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听说普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刹,便往一游。游玩之时,遇到一位绝色佳人——崔相国府的小姐莺莺,产生爱慕之情。此刻莺莺正与母亲崔老夫人护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为乱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厢暂住。张生为了追求莺莺,放弃赶考,也在普救寺住下。
一天晚上,莺莺和丫鬟红娘在花园中焚香祷告,诉述一腔悲绪。这时张生隔墙听到莺莺长叹,便高吟一绝,表达情思。莺莺和韵一首,两人的感情得到了交流。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崔夫人觉察后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无奈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与莺莺惜别,中得头名状元。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区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