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拥挤喧嚣、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迫切渴望逃离人造空间,到丛林山谷、自然乡野。而且这种需求日益显现,因此,深处交通不便、偏僻原生态的传统村落逐渐成为人们的出游热门之地,正是这种需求催生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个传统村落就是一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要打造因地制宜的文创产业链,采用合适的开发模式,学习成功案例的优点,才能让“传统村落”在改造中继续传承。
1.做好文创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进乡村,是实现乡村改造的一条路径,其意义在于通过场景再造,在乡村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引导和培育当地居民参与。
(1)屏南双溪漈下古村,引进艺术教育团队在当地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活动,引导和培育当地居民参与,短短八个月就把30位村民培养成“画家”。
(2)龙岩培田村实施差异化文创运作模式,举办春耕节、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等方式,传承染织、剪纸、山歌童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活着”的古村落。
(3)南安观山村推出“游古大厝,品有机茶,吃农家菜,住番仔楼”活动,将乡村旅游与有机农业、经济林种植、餐饮住宿等不同业态形式相结合,进行产业融合发展。
(4)仙游坝下村拥有三万名能工巧匠和600家工艺企业,形成一条由工艺师、雕刻工、木材商、经销商、工艺产品等组成的产业链,即打造上下延伸的文创产业链。
文创的价值在于为乡村赋予“场景”,而这些“场景”是可以消费和产品化的。文创进乡村,发掘与开发乡村的历史传统、建筑形制、传统产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也可以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2.选对开发模式
“农户+农户”模式
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随后农户们纷纷加入,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形成“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且投入较少,但接待量和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
“公司+农户”模式
让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来丰富旅游活动。
这种模式下,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
“公司+社区+农户”模式
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要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对公司起到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游正规、有序的发展。
股份制模式
通过采取合作的形式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按照各自的股份获得相应的收益。在开发上可采取国家、集体和衣户个体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效一般按股份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
这种模式通过股份形式,扩大了乡村集体和农民的经营份额,有利于实现当地居民参与的深层次转变。
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五大开发模式,如有其它更好的模式,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另外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因地制宜,定位准确,打造符合自己的文化和体验环节。通过旅游,带动传统农业生产,提高农特产品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