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在古代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园林中重要的建筑景观与观景圣地。亭在园景中是一个“亮点”,江南园林闻名世界,清新淡雅,超凡脱俗,有一种自然山水中隐现有亭的感觉。
江南园林中的亭子富有变化,形式上多种多样,顶式上变幻复杂,使得亭子虽然看起来简单无比,却能感受到无穷的韵味和深意。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亭子的建筑,应因地制宜,既要丰富的类型、优美的外观,又要充分考虑其构成要素如材料、色彩等与环境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做到亭子的功能形式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
亭子的位置极其灵活,几乎到处可用,但又不可随意而设,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也受到一定的制约,“适宜”就是选择位置的首要原则。
位置选择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遮荫避雨,有良好的观赏条件,即是由内向外好看,因此要设在能观赏风景的地方;二是园亭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所以亭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自身应具有观赏作用,即由外向内也好看。
山地设亭:中、小型的园林,如果周围绿化封闭较好,并有优美的借景,将亭设在山顶或山脊处,很易形成该园的构图中心。反之,若山顶和山脊处无景可赏,那么亭就应该设在视线较低的山腰部分,在比较高大的山上设亭,其位置应设在山腰且地势向外凸出。切忌将亭设置于山颠,避免形成降低山的高度的视觉感受效果。
水边和水上设亭:水面较小,亭宜设在临水或水中,且接近水面,体形宜小。水面较大时,常在长桥上设桥亭,结合划分空间,为人们提供驻足欣赏岸边景色的处所。
平地设亭:在平地上建亭视点较低,亭的基座要抬高些,且设在其周围环境有景可赏的位置。若环境较封闭,应避开风景透视线。切忌将亭设在交通干道一侧或路口处,起不到休息和赏景的作用。
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