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重在特色,要全面清理和吸取上一轮城镇化建设中烂尾工程的经验,不能再搞大规模运动式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徐钧健认为。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此后,住建部公布了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省市也密集出台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的提出计划建设100个,有的则达到200个。
面对特色小镇建设热,国家发改委很快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产业建镇,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特色小镇话题热度不减。
民建中央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提案》,而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徐钧健也带来了《关于特色小镇建设不能搞运动的建议》。
警惕新一轮房地产热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要全面清理和吸取上一轮城镇化建设中烂尾工程的经验,不能再搞大规模运动式建设。”徐钧健说。
“有特色的镇往往都有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历史,特色镇的形成,大部分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自然结果,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徐钧健指出,离2020年只有不到4年的时间,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在国内致力于“去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现有城市规划规模可以容纳34亿人的背景下,试图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大规模的造城、造镇计划,明显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脱离了我国的国力和国情,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民建中央提案指出,要把握小镇创建节奏,分梯度逐步推进,避免平均主义和摊大饼式推进。集合资源要素,重点建设示范小镇,尽快发挥引领作用。
“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占全国总数的大约5%,大体是合适的。但依我看,50%以上应该在广东、浙江和江苏,而不应该平均分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特色小镇不是炒作房地产的借口,不能以特色小镇为借口多要建设用地指标。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时,他也特别强调,培育特色小镇需要时间,应该更多把行政权限下放给特色镇,让其根据当地特点自主支持创业,而不能对特色小镇提时间上的硬性要求,如果三年就要建成,很可能结果就是面子工程。
李铁特别指出,要警惕打着特色小镇旗号复制过去的产业园区模式,搞新一轮房地产热。“现在除了一些旅游特色小镇、文化特色小镇外,绝大多数还在复制过去三四线城市发展的产业园区模式,一方面低成本招商引资,一方面开发房地产进行补偿。这是很可怕的信号。不仅会带来新一轮房地产热,最后还会导致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危机。”
“实体经济需要较低的创业成本,一旦房地产商进入,成本大幅提高,小镇特色就很难实现。”李铁认为,特色小镇如何通过产业带动形成人口集聚,支撑城镇化发展,改变过去高成本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和城市群分布,才是“特色小镇”的提出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重要战略意义所在。
人工“打造”违背初衷
“这一轮重视特色小镇,本是想支持一下原本产业发展有特色和基础的镇,简政放权,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更好发展。而有些省份提出要拿巨量资金‘打造’一批特色小镇,这就违背初衷了。”沈迟称,如果把特色小镇建设当成政绩,不考虑基础,最后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好的镇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中科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曾领衔中科院城镇化课题。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特色小镇没有产业集聚、文化集聚,完全是人工打造,发展起来又将是新的“造城”。
“一定要有要素的集聚,形成一定规模。新兴产业在特色小镇集聚是可以的。比如这几年,某几个企业家选择一个小镇,把某个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地方政府再配合,形成产业集聚,然后相应再发展镇的硬件建设,使他集聚更多产业,开发市场。”陆大道说,一旦涉及到文化、名人,绝不能随意打造。
“特色小镇产业基础要扎实,而且必须可持续发展。要警惕政策层层下去走偏了。”徐钧健说,如果随便拿些名目和产业“套”进特色小镇,过段时间就没了,人口集聚随之而散,将是很大的资源浪费,一旦搞不好,后遗症无穷。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民建中央提案也指出,部分地方政府和小镇创建主体对特色小镇内涵认识还不深、定位不明晰;产业定位同质化,特色不鲜明。
民建中央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差异化发展,对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定位相似的小镇择优选择,避免同质竞争,要在细分领域占领制高点。以补短板思维,优化产业生态圈,打造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在产业选择上,李铁认为,特色小镇不可能全都是现代高科技产业,事实上很多特色小镇有传统产业的土壤,比如服装、手工制品等,很有生命力。目前亟待解决的是产权培养和土地问题。
对此,民建中央建议,小镇建设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坚持集约用地,创新用地政策,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制度。
“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市场运作”
针对特色小镇“一哄而上”的现象,民建中央建议,应优化特色小镇考核机制,轻数量、重质量,以功能融合与综合效益作为主要考评标准。
徐钧健则建议,政府应设立特色小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指标、长期就业岗位数指标、GDP和GNP指标、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指标、公共服务能力指标、绿色生活环境指标、消费者主观评价指标等,科学、客观地评价特色小镇建设水平。
两份提案都将目光投向了政府引导规划。徐钧健建议,应建立特色小镇建设综合服务体系,如:政府规划指导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产业分工配套协调体系、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民建中央则建议引导地方科学做好特色小镇规划,注重旅游、生态、文化功能与产业的融合。
对此,李铁并不完全认可。“特色小镇刚开始都是脏乱差的,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理想。只有企业盈利了,形成集聚效应,政府有了税收,才有能力改善环境。”
在他看来,政府如果在规划上就把标准定得很高,企业运营成本就会大幅增加,要么没人来,要么难有生存的活力。过去大城市管理规划的严苛,正是导致周边小城镇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对特色小镇要有一定容忍度。政府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权力,不能制定行政命令,人为确定指标,更多应该通过改革、权力再分配,为企业创造更多宽松度和机会。尊重市场,降低管理成本,适应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这些特色小镇整体良性发展。”李铁说。
民建中央提案中也写道,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市场运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文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