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虎丘山山门内8号,又称云岩寺塔,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
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仍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落成于公元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
虎丘塔为仿楼阁式砖木套筒式结构。塔高47.7米,塔身全砖砌,重6000多吨。塔系平面八角形,每个面上都有一扇门,七级。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承。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起翘。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层间的连接以叠涩砌作的砖砌体连接上下和左右。
虎丘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
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
虎丘塔是座斜塔,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
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风雨侵蚀等。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母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山,上有古塔下有剑池,均依山势而建。开山凿石引泉蓄水号曰“剑池”。剑池,阔约数十米,深达六米多深清澈见底。池畔,山石叠嶂古亭俊雅飞泉流瀑树木盎然。“剑去池空一水寒,游人到此凭栏杆。年来世事消磨尽,只有青山好静看。”
这里石刻众多诸多书法大家慷慨挥笔不吝墨宝。“虎丘剑池”四字楷书原为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剑池是古刻。“虎丘”原石断裂,明代万历年间有吴中名手章仲玉补刻,故有“真剑池,假虎丘”之说。圆桥洞边的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相传为米芾所书。聚诸多国宝级的书法大家的碑刻于一处更是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