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寺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五里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公里。据《阆中县志》记载,永安寺始建于唐,宋治平、元至顺、明嘉靖年间,屡次重修。明神宗、万历年间,又装饰佛像,有《重装佛像碑记》云:“自唐敕建永安寺以来,宋英宗治平四年奉敕褒修;至元明宗至顺三年,而规模始大。越明朝,于洪武初增其旧制,大换金容。又嘉靖己丑岁,僧宝峰者,继起而补葺之。”
黄泥岗群山环抱,处大巴山余脉大仪山系中诸葛山尾部,形如黄龙之头,永安寺恰好建在龙头上,有龙滩河绕寺而流。寺后岩石隆起若龙额,一石若舌,长丈许,直伸龙滩河,甚为奇怪。河对岸是一座高山,名叫冠子山,山巅面寺一方,晨晖晚霞,交相辉映,宛如一顶金色的僧冠。寺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异常幽静。
永安寺为何叫“永安”?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
话说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造反,潼关失守,叛军直逼长安,玄宗连夜逃往四川避难。由于怆惶出逃,没有充足的粮草,军队疲惫不堪,都埋怨起杨国忠兄妹来。后来,护军杀死了杨国忠,又逼玄宗处死贵妃。无奈之下,玄宗叫人勒死了杨贵妃。
杨贵妃死后,玄宗皇帝一下衰老了许多。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玄宗梦见杨贵妃向他哭诉,说“皇上好狠心,臣妾忍辱负重白白伺候你这么多年”。皇上问她有啥要求。
杨贵妃哭诉说,她到阴间本想与父母相会,哪知父母坟墓被掘毁,阴魂逃往阆州印盒山一带(今水观镇永安寺村一带),那里山势奇特,状若蟠龙,望陛下能在印盒山修一大殿,供臣妾诵经养身,再在龙尾为其父母修一道观,使他们能在那里颐养天年,永得安宁。
后来,平定了“安史之乱”,太子继位,唐玄宗做了太上皇,他便派人到阆州的印盒山修了一寺一观,亲自题写了金字匾额敕建“永安寺”、“永安观”,意为祝愿贵妃和她的父母灵魂在这里永远得到安宁。
永安寺是一座狭长的三进四合院庙宇,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宽四丈六尺,进深四丈许,空间极大。大殿中两巨柱上,塑有滚龙抱柱,瞪眼吐舌,张牙舞爪,金甲鳞鳞,望而生畏。大殿佛龛上塑释迦牟尼,药师佛与阿弥陀佛三尊大佛。通高丈八金身。两边塑十八罗罗汉像,所有塑像姿态自然,彩色鲜明夺目。壁上有彩画,绘天龙八部,画中人物,栩栩如生。
因其职位与性格不同而形态各异,极有艺术价值。壁画上有元至正戊子(元顺帝至八年,即1348年)的题记三则。大殿两侧修建建有长长的偏殿各十余间,左为念佛堂,客寮、僧房,右为十殿阎罗。大殿的正前方建有一楼一底的观音殿,殿中塑有高大的香樟木男观音像,传为唐代雕塑。
大雄殿与观音殿之间,是一个狭长宽敞的院坝,栽有数十株高大的古柏与银杏,荫遮全院。穿过观音殿,过一小天井,便是山门,门上高悬“敕建永安寺”的金字木匾。山门内建有天王殿与钟鼓二楼。整个永安寺殿阁纯用柏木构造,庄严古朴,至今尚存。永安寺占地10000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