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里面有哪些名词,分别是有什么含义,相信许多想要考园林专业的朋友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今天小编就给总结了一些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同学。一起来看看吧。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子。亦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囿:中国古代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类型。
寿山艮岳: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是北宋皇家园林的杰作,在中国园林史是占有极高的地位,是继西汉太液池之后又一个里程碑。
建章宫:建于武帝太初元年,是上林苑内十二主要宫之一,它其他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清代。
张南垣/张涟:明,毕生从事叠山选园,他的文化素养较高,因而他的叠山作品亦最为时人所推崇。
计成:字无杏,江苏人,生于明万年间十年,中年曾漫游北方及西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他后半生专门规划设计园林,成了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经验,写成了中国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园冶》。
园冶:《园冶》作者是计成,成书于1631年,刊行于1634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公选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一家言》/《闲情偶寄》:作者是明李渔,他是一位兼善了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先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长物志》:作者文震亨,使明代著名文人画家文征明的曾孙,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三山五园:乾隆时期北京北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集群。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其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大型人工山水园,静明、清漪为天然山水园,静宜园为天然山地园。
戈裕良:嘉庆年间江南的最后一位叠山巨匠,常州人氏,他的叠山艺术在吸取前辈如计成、张南垣等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意,作品气势浑宏且精雕细琢,创造了叠造石洞用大小石钩带联论之法,实为一代宗师。
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林苑的建章宫中,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其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为充满艺术变化的复杂山水体系确立奠定基础,为园林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空间条件,以山水和建筑组合的关系确立,为中国古典园林最终采取一种流畅柔美,富于自然韵律,能够反映曲折萦回情感的组合方式准备了必要条件。
圆明园:最早是明代的一座私家园林,后由雍正把它加以扩建,成为长期居住的离宫御苑,乾隆帝移居圆明园,对该园进行第二次扩建,成为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它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在清代皇家诸园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内容丰富亦为三山五园之冠,且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被称之我“万国之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以城镇居多,故也称“城市山林”。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全部或部分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培和建筑营构。
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灵台、灵囿、灵沼: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皇家园林的雏形,时间为公园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使被园林史学家认为是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型规模园林雏形。
吴王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姑苏台不仅建筑装饰华丽考究,且囿内开天地,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使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
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合的做法一则受到秦兰宫池的影响,一则凄本身又影响了建章宫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仙都苑:公园571年北齐后主于南邺城所建,封土堆筑五座山象征五岳,五岳之间引漳河水分流四渎为东西南北四海,后汇为大池称大海。海中有三岛及水中央华美的万岁楼,北海之中是一座用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层建筑间密作堂,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四渎乃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张然:清代字陶庵,张南垣之子。主持营造多处名园。应聘到北京,遂成为北方著名叠山世家----山子张。
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光绪重建后改名颐和园,使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对“三山五园”的有机整体及其环境全局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造园与水利工程结合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