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与“衰落”是一对反义词。人类文明史上,乡村的“兴”和“衰”是一对矛盾,有兴则有衰,“衰”与“兴”有时又互为转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乡村衰落的诱因,如何吸取和借鉴人类文明史上的经验教训,使城乡发展能够优势互补、互为促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报告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总体要求」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产业兴旺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加快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生态宜居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乡风文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治理有效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
·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的要素」
乡村要振兴最核心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人、地、钱、产”是四大核心要素,总结起来就是“人下乡、地流通、钱进村、产业旺”,其中人是根本、地是前提、钱是支撑、产是落点。
人下乡:让能人下乡、返乡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乡村振兴既需要村民返乡,更需要有意识、有头脑、有技术的城里人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技术、管理的支撑。
钱进村:资金、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谋划三大资金渠道:公共财力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以公共资金引导社会各界资本向农村倾斜,切实解决乡村融资难题。
地流通: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宅基地三权分立、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和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地与地之间的转换调整的政策,打开土地在农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流通大门。
产兴旺: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产业是重中之重,人、地、钱最终都要落到产业上,全面提升乡村地区的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效率,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三产融合发展将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城乡融合之路
·重塑城乡关系
·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是乡村落后的主要根源
·解决城乡差距的矛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质量兴农之路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增加金融投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以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总要求
·短期利于推动乡村基建发展,长期利于增加乡村内生竞争力
「乡村振兴产业模式」
特色小镇模式:是指某一特色产业或特色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会功能的综合开发小镇。
田园综合体模式:是指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是“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园模式: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合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乡贤返乡模式:是指有情怀、有能力、有意愿支持家乡的“新乡贤”返乡支持乡村振兴的模式。
乡建模式:是指一批批艺术家、文化人、都市白领、企业家来到乡村,通过乡村生态修复、乡村传统复兴、乡村生活再造等方式复兴乡村的模式。
精准扶贫模式: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