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镇,一砖一瓦诉说着它美丽的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1-05 10:01:5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子衿
核心提示:前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也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2007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前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也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2007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前童一直是美的,一切都跟远古之前一样平静安好。这来自于克制隐忍,更来自于一种长期的修炼,透入骨髓、融入生命的一种姿态与光泽。转朱阁,低绮户,青瓦墙,木雕梁,水潺潺,月明亮……在幻境般美丽的前童古镇上,你往往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长长的美梦,千百年岁月悠悠而逝,前童仍是旧时模样。



  一方福地,一脉相承


  前童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南,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自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童氏始祖童潢由台州黄岩迁至此定居以来,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前童四面环山,白溪、梁皇溪双溪汇流至村内,塔山、鹿山两山对峙于村外,占天地、山水、自然、空间之利。“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古镇周围群山环绕,白溪水从村前流过,村内街巷纹理清晰,路面由石头铺就,街边流淌着淙淙的溪水,让人恍惚置身于明清时期的江南,又或是步入一幅古韵浓重、活色生香的乡村画中。


  在前童闲坐,你甚至有可能看到偶尔从房上或树上掉下来的蜘蛛。年久失修的灰暗墙壁和破落的角落里萧瑟摇曳的古树,时刻提醒人们这座古城的真实年龄。最令人向往的便是那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搭配着梁枋门窗上满满的雕饰,显现出独特的地方建筑风格。



  前童人历来注重与环境和谐相处,“上善若水,顺其自然”,表现的是前童人古典朴素的长远发展意识。几百年来,童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道地”(天井)150多个、房屋2000多间、石花窗400多扇、小桥275座、古井24口、明代古祠堂4处、保护面积达1平方公里。


  一间宗祠,一段历史


  “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地,支派皆流于兹。”前童村村落布局的最大特点是:以宗祠为中心展开村落布局,此亦是前童人遵循儒家文化至敬至孝的一种体现。童氏宗祠位于前童镇石镜山路,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75年),占地1.2亩,气势恢宏,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台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其为一座典型的封闭式宗法建筑,墙体为错缝摇斗到顶。


  宗祠大门前竖有花岗石旗杆夹石两对,一对于康熙庚子年为童历亭中举人而竖,一对于嘉庆年间为童梅亭举贡生而竖。旗杆夹石每面都镌刻有松鹤鹿图,意为“鹤鹿同春”,是早期的吉祥图案。宗祠大门原先与宁海城隍庙形制相同,再加上堆塑着太阳与月亮图案,意为日月无私照。天井用鹅卵石铺筑,西南角留有一个用青砖围砌的坑,原为杀牲时沥血所用。据传,童氏宗祠祭祀时要杀马祭祖,专门派人远去北方买来,足见家族祭祖仪式的隆重。杀牛祭天为“大牢”,杀猪羊为“小牢”。杀马应属大牢一例,是级别最高的祭祀。祭祖时,前童人对着祖宗牌位和画像叩拜,每叩一下,会在心里自问一句,是否对家中的长辈和族中的长辈有失孝道。落地孝道传统,让祭祖不只流于形式,这才是前童人祭祀的真正目的。


前童古镇·童氏宗祠


  正厅内最具特色的地方便是由方孝孺设计的32根圆柱,似一副中国象棋棋盘,寓意深刻,为国内罕见,象征着童氏族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祖训碑”,后又出土一块“圣旨碑”,碑额上有高浮雕双龙。除了正厅挂有数块老木匾,宗祠内还保留众多的宗谱、寿屏、圣旨、对联、祖像、古籍,无不反映了前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忠孝精神。


  一座经堂,一种信仰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释、道三种文化往往是互相包容、互为一体的。前童的明经堂,就是这样一座儒、释、道文化交融的清代建筑明经堂又叫“狮子明堂”,紧挨职思其居宅北面。童氏族人童可莅一家开设“恒裕”酒坊发了财,于清同治年间建造了这座二层四合院,它所运用的建筑装饰语言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内涵,形象地凸显了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江南民俗文化色彩。


前童古镇·明经堂


  这样的文化糅合,首先表现在明经堂的台门建筑上。明经,本指通晓经学,经学在唐朝时被列为科举制度中的必考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清代时用作贡生的别称。以“明经”作宅名,既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也是宅主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台门两侧的墀头墙上各有一个书卷形匾额灰塑,左面堆塑“礼义”二字,右面堆塑“孝悌”二字,均为阳文篆字。礼、义、孝、悌,都是儒家道德准则的内容。门顶装修为卷棚顶,设计有轩桁、雀替、门簪,后檐柱则装饰有八仙图案。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是道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座台门建筑上,同时显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特征,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让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民间水乳交融、互为贯通,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特别的民俗文化。


  一座宅院,一份期许


  群峰簪笏宅,建于清乾隆末年,为仿徽州式四合院。主楼与厢房全是两层。外观是白墙灰瓦,没有太多的装饰,精美的木雕和砖雕都在内院展示。前门两旁墀头墙上嵌着两个青花五蝠捧寿瓷盘。台门安拱轩,挑檐枋上雕松枝,门簪上雕有“葵心向日”的图案,并有木雕凤凰和狮子。台门前是一条宽阔的鹅卵石路,两旁是高大巍峨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



  仿徽式四合院与北方四合院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天井。这里的天井用鹅卵石铺筑,十分宽敞,采光效果极佳。前童人称天井为“道地”,比喻“讲道理的地方”。可以想见,这里或曾是谈经讲学之所。正厅隔扇上涤环板上的雕饰,也各有寓意。如东次间左扇上刻的是一个打扫庭院的妇人,配以朱伯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窗枕还有三种不同形式,有荷花形、百合形、瓜楞形,十分精美。雕刻的牡丹、葡萄、螳螂戏蝉、春蚕、蝴蝶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宅内的另一些雕板同样都颇有说头。如“天官赐印图”(天官是吏部尚书,六部之首,主管官员升贬),即寓意宅内要世代簪缨。这些暗含着前童先祖对子孙万代的一份期许与鞭策。


  一方天井,一份惊奇


  前童几百条之多的大街小巷,没有一条路是泥土充填的,都是形形色色的石子路,其总长度达近8000米。它们砌有各种不同图样,有直线形的,有流水形的,有半圆形的,有鱼鳞形的,可谓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前童古镇·民俗博物馆


  最为典型的当属前童民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在修建时,就地取材,用石子砌就天井,并拼铺出各种奇异图纹。博物馆的天井面积达340平方米,在整个宁海县内首屈一指。天井正中的一个偌大正方形里,有一幅如五环旗的图案。这幅图寓含前童的鹿分、鹿山、联合、塔山、双桥五个村子紧密团结,连成一体。正方形外围的稻、麦、豆等谷物与桃、梨、李等瓜果图形,代表“五谷丰登,副业兴旺”。在两个恰到好处的位置上,又镶嵌有形态逼真的两只硕大的蝙蝠,这是“福”的吉祥物,示意“大福大贵”。而另两只翩翩起舞的巨型蝴蝶,则象征精神文化生活轻松愉悦。


  此外,匠人们不仅巧妙地砌进A、B、C等26个英文字母,希望前童子孙,潜心学外语,学成归国,为家乡做贡献;而且别具创意地砌出了前童的山水图,如此奇幻美妙的巨幅“画卷”,就藏在你的脚下。


  一个村落,一段故事


  走进前童古镇,似乎能让你忘记尘世的纷争与繁杂。水渠纵横的小巷,潺潺流水从每家每户门前流过,生活显得那么自在、闲适,这里曲径通幽,巷道繁多,一不小心你就会迷路,甚至不知所向。


  细细走访每一条街道,体验前童先祖布道的智慧,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探寻。前童建村践行“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学思想,每一幢建筑都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此实现整个村庄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有机结合。镇内建筑密集,街道狭小,但是正好可供行人通过,恰到好处。屋基大多因地制宜选用大卵石垒成,街径为小卵石铺就,这是前童人为节约成本而采取的极具智慧的一种设计。



  这些住宅为一代代的前童人遮风避雨,给前童人带来了多少家的温馨。一栋栋木结构建筑看似平淡无奇,但前人付出了无数艰辛。那一砖一瓦的背后,是一缕缕轻悠悠的古韵悠长,也是一个个沉甸甸的沧桑故事。


  街巷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沧桑而美丽的故事。同治年间“壬戌之难”后,童氏家族死伤近千人,民居建筑也毁坏严重。其后,唯族中幸免于难的一些孤儿寡母们挑起重建前童的重任。她们不懂建筑,更不懂风水玄机,但凭一腔“决不让祖先的心血在她们手中消亡”的决心,强忍悲痛,重建家园。


  因此,当我们置身其间,总会觉得某些地方会与整体不够和谐,甚至给人带来尴尬别扭的体验。其实,这就是这一段历史留下的印记。但是当我们站在高处俯瞰前童时,又会觉得每一栋建筑都十分得体,与流水、卵石路相得益彰。可以说,这些孤儿寡母在重建家园时,潜意识中已然遵循了“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地,支派皆流于兹”的古制,才有了如此细腻的纹理与构缔。这正是流淌在前童人灵魂里不灭的文化脉流。

 
标签: 前童古镇

本文标题: 前童古镇,一砖一瓦诉说着它美丽的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0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