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不能按照城镇化的思路来搞,那些让农民上楼的做法根本就没有考虑农业活动的特点。乡村原本是与自然和谐的,乡村基本没有垃圾,餐余是动物的食物,动物的粪便是庄稼的营养,人类要做的是维护这种生态平衡。乡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来都是吸引人的。
因此,对于乡村设计,不是要将乡村推倒了重来,在村落基础上建城市,而是要把城市中合理的要素搬到乡村。乡村要干净、方便、接地气,乡村也可有微型公园、停车场、银行、学校、健身设施等。这样的乡村是可以设计的。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应当包括下述要素:
第一,安全食品尤其是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地。优质食品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关键是要解决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让消费者买到确实安全的优质食品,让优质的农产品有顺畅的销售、合理的回报。我们在山东平邑县建立的弘毅生态农场就是这样的乡村模型,我们完全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六不用),相当于国家认证的有机标准,或略高于其,其产品已经覆盖到除西藏之外的所有内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样的生态农业,如果在全国开展起来,其效益是非常高的。
第二,乡村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生态农业是最大的环保工程,土地对有机物就是天然的处理厂,河道里的沙子对少量污水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当前,由于农民不愿意多投入劳动,转而利用更多的化学物质,加上现有的政策是国家补贴化肥、农药、农膜,那么农民就用非常廉价的成本大量使用这些对土地和人体健康都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工厂生产这些物质造成大量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生态农业,仅保留了少量化肥,那么可倒逼化肥厂农药厂农膜厂关闭,而转为从事其他环境破坏小的产业。在加上各地搞的厕所革命,将人粪尿通过一定的技术发酵并利用专门设备运送到农田,既改善了卫生条件,又增加了肥源。生态农业从源头减少工业的点源污染和农业的面源污染,还国人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第三,乡村建筑设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居一方建筑。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乡村建筑都是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的,其风格各异。中国的乡村建筑原本是非常有特色的:北方的四合院,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西北的窑洞,西南的“干栏式”,闽南的圆形“土楼”,堪称世界乡村建筑的典范,与西洋的乡村建筑各呈千秋。
至于那些世家院落,乡村祠堂,道观与佛庙更使美丽的乡村增添了古朴的色彩。对于乡村建筑,有些需要新建,有些则不需要,仅在已有的合理布局基础上加固、装饰即可,修旧如新,使其保留传统风貌。
第四,植物景观设计要尽量用经济作物而少用城市园林植物。乡村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经济作物、蔬菜、果树、中草药、荷花、淡水鱼塘等要素都可以用于景观设计。当前农田单调,失去美观,没有给鸟类留下落脚的地方,这样的农田很丑陋,虫害没有天敌鸟类参与,依靠农药杀虫越杀越多。
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合理的乡村农业景观设计而克服。如果乡村景观多采用经济作物,适当配置一些长寿的本地树木,甚至果树,则可以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景观价值双赢。
第五,社会服务设施。中国村镇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当前的经济发展,只重视城市,牺牲乡村,使得偌大的中国,人群向大城市集中,而农村衰败萎缩,这是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城乡差距扩大化。
其中如果将城市好的要素(教育、卫生、医疗、学校、涉农产业、银行、旅游等等)搬到农村,而不是将农民装进城市,那么中国的居住压力将大为降低,压在普通家庭头上的高房价将率先崩溃。农民可以住上别墅那样的房子,吃有机食品,在家门口有活干,收入提高,从此告别不人道的“三留守”(妇女、儿童、老人)。
第六,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设施。城乡要真正良性互动发展,避免“互相投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就不能缺少。优质安全农产品是健康生命的第一保障,即使对于生活在国外的人,也要考虑消费放心食品。
如果先富者带头消费农民辛苦种植的优质农产品,用市场手段鼓励农民用健康环保的技术生产食品,保护生态环境,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农二代及其农业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这种可持续的行业中来,严保优质农产品质量,使得物流与货币流在城乡之间和谐流动,带动生态就业。
上述各个行业,就是以农业为主导,以人为本的,避免农产品过剩,生产优质食物并在家门口加工,储藏与销售,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城乡的互动,同时带动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