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除北京、济南外,天津、上海、西安、成都、重庆等多地也已出台文件,从旅游、餐饮、文化、交通等多维度培育发展当地“夜经济”。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动力强劲,服务消费增速明显,而夜经济毫无疑问主要就是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可以说抓住夜经济,就是抓住了城市未来消费的新的增长点、新的蓝海,甚至是主战场。
从这一点看,各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也就不奇怪了。
一、乡村,也是拉动内需的主战场
消费拉动经济效果明显,而消费呈现出两个维度的纵深发展方向,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
从时间上来看,消费时间拉长,呈现出从白天消费到夜间消费的趋势,这也是各地紧急出台政策保障夜经济的原因。
从空间上来看,消费的半径扩大,呈现出从城区消费到郊区消费的趋势,甚至是到更远的乡下消费。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消息,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主体类型多元、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发展机制不断创新。截至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另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途牛有关“乡村”、“农家乐”、“乡村度假”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相比2017年增长了30%。
在2018年通过途牛预订乡村旅游的游客中,跨省市出游的游客占比达56%,其中,61%的人选择在旅游地过夜,这两项数据较2017年均有所上升。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认可,游客愿意花费更多旅游成本,深入体验乡村生活。同时,在选择住宿地点时,多数游客更乐于住在乡村民宿,体验更原汁原味的乡村原始生态。
也就是说,乡村吸纳的“日经济”、“夜经济”潜力并不比城市逊色。
城市在告别“夜太黑”,希望乡村也能告别“夜不亮”。
二、乡村会客厅,正在成为乡村的引爆点
提及乡村,很多人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乡村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换句话说,如今的乡村离古人诗篇里描绘的乡村风情、田园诗画越来越远。
实际上,当前的乡村,由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社会资本和先知人群纷纷涌入乡村和田园,给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如今的乡村,尤其是乡村旅游业态,逐步发展到涵盖种养殖产业园、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民宿、乡村度假(康养)区、乡村旅游景区、传统古村落、特色民俗文化街、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乡村研学基地、传统手工体验坊、乡村创客基地等丰富内容和载体。
如今的乡村,不但诗意的田园、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可触摸的乡情成为城市人消费升级的消费新潮流,而且到乡村创业、帮扶,甚至定居,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如今的乡村,不但是广大市民周末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各地游客感受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体验之旅,更是城里人展示自己所在地域特色风情、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的新名片,以及宴请外地朋友的新会客厅。
与此同时,一批新乡贤开始返乡。乡贤,多是饱学之士、贤达之人。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当代新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无论是所在区域城里人的消费乡村,还是外乡人的探索猎奇乡村,亦或新乡贤的回归乡村,都透露着国人的文化自信。
城里人不再视乡村为脏乱差、贫穷、愚昧、闭塞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寻求融入的新天地。
中央一再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而发展乡村、复兴乡村、振兴乡村,不仅要传承传统建筑、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发展农业生产、改变农村风貌,还要传承传统农耕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传统乡土文化、传统手工技艺,让我们的民族有根,让我们的国家有文化自信,让我们的子孙有前进的依托。
因此,基于文化自信的乡村消费、乡村探索、乡村传承、乡村保护、乡村归居,以及进一步的融合产业、教育、文化、旅游、时尚、休闲、情感的乡村平台,势必发展为一个区域新的会客厅。乡村会客厅的出现,将成为乡村新的发展载体、新的经济拉动引擎。
城市的夜空即将被照亮,希望乡村的夜空稻香弥漫、蛙声一片、群星灿烂、把酒聊田、鸡飞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