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老城区,素有“淮左第一园”之称。前身为明代陈鸢旧居,万历年间其孙太仆少卿陈应芳倚宅建园,最初叫日涉园,取晋代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而命名。清康熙初年,园归田氏。雍正年间为高凤翥所有,嘉庆年间高凤翥多方购得石笋三支置于园内,将园名改为“三峰园”。清咸丰九年,吴文锡买下三峰园并进行修缮,以“荒园藏身有所”,将三峰园更名“蛰园”。咸丰年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从扬州迁来泰州,买下“蛰园”,乔园成为最终的名称。1949年乔园收归国有,其园林及宅第被改建为政府招待所,2010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乔园占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以三响草堂为中心,南部凿池叠山构成主景,北面辟有庭院。堂前水池如带,山石环抱,主峰上立三石笋,以湖石假山为主,具有皱、透、漏、瘦之特色。池上跨小环洞桥及石梁,过桥入洞,曲折蜿蜒山间,在花神阁遗址前有千年古柏桧一株,山巅西边是半亭,东幽谷上为数鱼亭。
山响草堂
清咸丰九年,吴文锡买下园林更名“蛰园”,并进行修缮,对各个建筑物的命名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山响草堂”改为“三峰草堂”。该草堂是泰州园林建筑中代表之作,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和泰州明清民居风格一样,不象苏式建筑的黛瓦粉墙,而是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黛瓦清水墙,给人们较为朴素的印象。屋面四角的起翘既不象泰州以北地区那样平缓,又不同于泰州以南地区翘得那么高昂,一种南、北建筑在这里交汇的特点很典型。山响草堂的檐下四面虚敞,有轩廊相通。有趣的是这座建筑系厅屋式建筑,却称之为堂。明明屋面上盖瓦,可是偏叫它为草堂,这似厅非厅,似堂非堂,草堂盖瓦的建筑,可能是前人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改进所形成的结果。
“泰州第一名联”
韩潮苏海
陶菊周莲
“泰州第一名联”在山响草堂檐柱上,楹联是红木上嵌螺丝与霁蓝色瓷字,色泽深沉,素雅庄重。上联“韩潮苏海”,下联“陶菊周莲”。“韩潮”是写韩愈的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有如波起潮涌;“苏海”是写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陶菊”是写陶渊明脍炙人口的“采菊东蓠下,悠闲见南山”;“周莲”是写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园主人把中国文学史上的韩、苏、陶、周四位名人的才智、喜好和操守,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对联,表现了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折射出封建士大夫们清高志远,不趋炎附势的那种精神,尽得其风流、神韵!上联是一种动态的美,下联是写的静态的美景,一动一静,动静相宜,堪称“泰州第一名联”。
“美女照镜”
这块镶嵌于墙壁之中太湖石,象漏窗一般,似透非透,起到了障景和藏景的作用,只要你观之恰当,分明是一位身姿窈窕的少女在对镜梳妆。当年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见到时高度赞赏,说起码值十万美金,并为它冠了一个“美女照镜”的芳名,对于其独有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字“皱、透、漏、瘦”。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来这湖石前仔细看一看,也可照一照您的芳容哦。
二分竹屋
此屋隐于竹园东南侧。屋将竹林一分为二,云墙又将竹屋一分为二,故名“二分竹屋”。屋体全身由毛竹加工制成,设计巧妙,竹条为墙,半竹为瓦,竹筒饰窗,拼竹为门,俨然是一件放大的竹艺术品。庭前植一株檵木,赤叶红花,四周翠竹相拥,是品茗、对弈的小小天地。
午韵轩
午,即是抚的意思,午韵轩是旧日园林主人抚琴吟诵之处,此轩傍池面南,连廊与文桂舫相通,与来青阁隔水相望,最有情趣之处在于:抚琴、听风、赏月。舫为仿古船形建筑,船头定泊在怡心池中,船楼设在岸边,站在船仓和船头,可欣赏池中水景。对面假山瀑布,飞流直下,山涧潺潺流水,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微风吹过,纷纷纽动纤影。景色之美,让人情由景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
来青阁
来青阁三层青瓦重檐,全木结构建筑,底层回廊半栏中设镂空花板。来青阁,以阁为名,实质为楼,取唐代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之句而得名“来青阁”。南北回纹如意,寓意吉祥如意;东西宝相花卷草喻为和顺幸福、和谐美好。回廊内侧窗下板壁,有东阳木雕八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寓意深远。顶层天花,大幅二龙戏珠,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周围四十四幅松鹤图,寓意为“事事和顺、健康长寿”。来青阁是全园最高建筑,是拍摄全园美景绝佳位置。
去泰州乔园的三大理由:
理由1.泰州乔园是苏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也是泰州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理由2.泰州乔园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保护价值、旅游观光价值等多功能的历史名园。
理由3.整座园林以湖石假山为主,具有皱、透、漏、瘦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