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故居带你穿越时空,品味老北京韵味!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18 12:31:29  来源:北京通
核心提示:去名人故居走走,体验一下帝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吧!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隐藏在帝都喧嚣之下的静谧故居,去那里看看有趣灵魂们生活的样子吧!

  去名人故居走走,体验一下帝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吧!


  1、鲁迅故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


  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门口西三条21号,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自己设计改建成的,也是迄今鲁迅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直到1926年8月离开北京去往南方。此后,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他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曾在此小住。


  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为三开间小四合院,房间内的陈设均维持原样。


  就是在这里,鲁迅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精彩华章。


  故居内为“鲁迅故居旧景陈列”,这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一直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南房是会客室,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陈设十分简朴。


  1947年6月,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故,当鲁迅故居面临国民党劫收的危难之时,王冶秋、徐盈、刘清扬、吴立恒等人通过北平地方法院以“查封”的方式,将这座故居保护下来。


  从鲁迅先生卧室的北窗望出去,小小的后院,花木葱茏,按照故居工作人员的介绍,这里也曾是鲁迅的学生们嬉戏玩耍的地方,当年鲁迅还在这里养了一只刺猬,他的学生许广平和同学们也曾在此一起逗弄小刺猬,因为许广平在学生运动中的勇敢表现,鲁迅还即兴为她画了一幅小刺猬的漫画。


  此刻,风儿吹过后院的榆叶梅,唰啦啦的枝叶声里似乎还夹杂着当年师生们轻快的笑语欢声。


  院内立着鲁迅先生当年手植的白丁香,几十年过去早已长成大树,透着浓浓生活气息。


  开放时间:09:00~16:00(逢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2、蔡元培故居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1917~1920年蔡元培在此居住。故居为东西各三进四合院格局,蔡元培一生四海漂泊,仅在北京,就搬过三四次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居所,便是东堂子胡同75号。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不大的街门开在一排倒座南房的东侧。一进院里,花架上的丝瓜、葫芦长得郁郁葱葱,五间倒座南房当年是蔡元培的客厅;


  二进院是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有南厅,北房,东、西耳房,东、西厢房齐全;三进院里,三间北房中陈列着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西北角的两间低矮平房根据蔡元培先生亲属回忆,按照民国时期陈设布置成先生当年的卧室和书房。


  它既见证了蔡元培振兴北大时的春风得意,也经历了蔡校长被迫离职时的伤心落寞,更酝酿了五四运动的起承转合。如今的蔡元培故居修整一新,朱红色的油漆大门,比起当年还要气派了几分。


  走出蔡元培故居,回头再看看这座普通的院落,灰色的粉墙,红色木门格外显眼。睹物思人,这座院子是蔡先生任职北大校长期间租用的住宅。谁是院子原先的主人?院子现在的产权属于何人?人们不想理会。人们却都知道:让院子永驻历史的,是“无恒产”的蔡元培先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3、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文学家、历史学家,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


  另外还有一东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院内有郭沫若夫妇亲手栽种的银杏和牡丹,其中“妈妈树”最具特色。


  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过垂花门,是由东西厢房和两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合院,回廊、暖廊将其连为一体。


  如今,这里的正房仍保持着曾经的模样。郭沫若的办公室、卧室、客厅和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依然如故。晚年的郭沫若,没有了《女神》的年少轻狂,只是潜心史学。从展览中,你也许看不出他被推上名利巅峰后的愁苦和不如意,但在微阴的天气走进院落,听着微风拂过,树叶哗哗的响,也许你就在感受到,作为一个诗人,他的人生可能并不全是无边的骄阳。


  地址: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什刹海西南岸)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4、宋庆龄故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


  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既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又融入西方别墅特点,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园林。


  院落建筑分前厅“濠梁乐趣”,后厅是“畅襟斋”,东厢“观花室”,西厢与新建主楼相连。园内引自什刹海活水绕园而行,湖面上建有长廊、恩波亭,西山脚下立有岁岁平安太湖石,山上建有箑亭、听雨屋、瑰宝亭。


  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


  园内有上百年的西府海棠、两百年的老石榴桩景和五百年的凤凰国槐等古树名木。有宋庆龄养护过的西山松、盆栽石榴和龙眼葡萄等各种南北方名花佳卉,宋庆龄最喜爱的观赏鸽更给庭园增添了和平的气氛。每到四月份海棠花开的季节,赏花游客络绎不绝。


  馆内长期设有“宋庆龄生平展”和“宋庆龄生活原状陈列”,展示宋庆龄生活、工作的环境,现有文物两万余件,主要有宋庆龄的手迹、照片等文献资料以及个人藏品。


  地址:后海北沿46号

  门票:20元/人;在校大学生及老人10元/、中小学生5元/人。

  开放时间:淡季(11-次年3月):9:00-16:00;旺季(4-10月):9:00-18:00


  5、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北京的故居位于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那是一个美丽而又有历史感的四合院。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小院,一进门就看到一座李大钊的石像肃立在那里。红红的背景墙上镶嵌着金色的党徽符号。旁边的金属展板上有很多名人前来参观的题词,让人立生敬畏。往里走是一个木架搭成的小木亭子,上面爬满了黄瓜,豆角。


  这是一组三合院,北房是全家的卧室和餐厅,西厢房是书房兼客厅,东厢房是临时客房。院内原有3株海棠树,据说是李大钊亲自栽种的。


  院子的南面比较大的房屋现在是“李大钊纪念馆”,这里面介绍了李大钊的生平故事和他写过的文章、书籍,比如《新青年》《甲寅》《民彝》《我的马克斯主义观》等等。


  李大钊自已非常喜欢这处住宅,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李大钊的次子李光华、幼女钟华出生在这里,他的长子葆华、长女星华都是在这里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就是在这个小院里,他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者》周刊和《工人周刊》等等,很多青年和学生受到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成为了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门票:1、李大钊故居参观票价:10元;2、老人、学生凭证享受半价优惠;3、1.2米以下儿童免票;4、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与



  6、茅盾故居


  茅盾,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茅盾先生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1985年3月27日正式开放。


  这所地处深巷、安谧、清雅的两进四合院,保留着这位文学巨匠人生的最后足迹。从1974年到1981年去世之前,他一直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走进四合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影壁上的“茅盾故居”四个金字。院内的树木已抽出绿芽,午后疏影斑驳。碧绿的葡萄架下,木制小秋千悠悠荡荡,那是家人为茅盾小孙女安装的。老人健在的时候,曾时常陪孙女在这里玩耍。


  四合院的前院辟为展厅,修建了塑像和展室,开设了“革命文学家--茅盾”展览,通过文字、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400多件,介绍茅盾的生平和著作,正房前还有一尊汉白玉的茅盾半身像。


  后院是茅盾的书房兼卧室,屋内陈设保持着茅盾离开后的原貌——几件旧家具,一张单人床。“这些物品和家具大多是公家配置的,走到哪家基本都有这几件,先生生活非常节俭,自己的东西很少。这些被子、床单、衣服很多是补丁套补丁。”


  其起居室、工作室、会客室一切陈设全为旧物,卧室的床头案几上放着书籍、资料和收音机,还有一排大大小小的药罐。在这里,茅盾先生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地址: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门票:5元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免费日:5月18日


  7、老舍故居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


  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


  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


  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23部著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


  客厅中陈列着沙发、条案、硬木雕花圆桌、凳及多宝阁。南面向阳的窗台、茶几上摆着各种盆景、盆花。西墙上挂着著名国画家齐白石赠送的字画。在这里,老舍曾接待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外友人。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东厢房老舍女儿居住,西厢房是就餐的场所。1954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他的夫人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老舍先生在1950年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那样的平民化,也一直努力想跟上“形势”。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仍然未能幸免。终于,在1966年8月24日清晨,年近古稀的老舍独自走出生活16年的丹柿小院,再也没有回来。在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老舍度过了一生最后的一天,入夜投湖。


  地址: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8、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为中国戏剧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给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梅兰芳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逝世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建立梅兰芳纪念馆。


  进门后迎面青石砖瓦的大影壁前,安放着一座梅兰芳的半身塑像。在屏门内小影壁前,摆有四个石质刻花校园墩和一个汉白玉的鱼洗。东、西、北房筑有砖廊,红漆圆柱,廊上印有鲜艳的彩绘。绕过影壁就可看到精致的院落,如此安静闲适的环境,令人无比羡慕。


  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


  外院南房为"第一陈列室"展出了精选的图片和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另一内室为专题展览,不定期更换内容。西房为"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书法、绘画和其它纪念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

  开放时间:9:00-16:00

  门票:10元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隐藏在帝都喧嚣之下的静谧故居,去那里看看有趣灵魂们生活的样子吧!


 

本文标题: 八大故居带你穿越时空,品味老北京韵味!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1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