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龙门寺——六朝木构古建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5-06 09:51:56  来源:建筑史学
核心提示:长治有这么一座神奇的寺庙,规模不大,却让人着实羡慕,从五代到唐宋再到明清,六代木构建筑集于一寺,对于古建爱好者,正可谓是一饱眼福于一处。

  长治有这么一座神奇的寺庙,规模不大,却让人着实羡慕,从五代到唐宋再到明清,六代木构建筑集于一寺,对于古建爱好者,正可谓是一饱眼福于一处。


  龙门寺的建寺时间“众说纷纭”,一般有三种说话,北齐、唐、五代,虽然还在讨论和争议之中,但能看得出,龙门寺建寺历史很长,而从它建立开始,它变开始迎来了一座座木构建筑。


  龙门寺在空间构成上,规模虽然不大,但建筑布局完整。寺内保存着五代以降的历代建筑遗产,组成了名副其实的木构古建博物馆,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结构和工艺,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造技术水平。



  龙门寺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共分三条轴线,即中、东、西线。每条轴线上又分前后数进院落,沿寺院东南弯延曲折的山间石阶山道攀踏而上,可直达寺院。中线可分四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千佛阁。东西两侧配以碑亭、廊庑、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僧舍等建筑。


  当然,寺中最古老的建筑,当属中轴线西侧的西配殿,它是五代遗构,也是现存五代建筑中最早的一例。



  回想目前留下来的唐代、五代建筑,还能称得上寺庙的,南禅寺大佛殿、佛光寺东大殿、大云院大佛殿,基本上都是在寺庙的中轴线,或者主殿的位置上,龙门寺西配殿却偏安一隅。西配殿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间。


  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明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内外。柱头不施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栌斗直接座于柱头之上承小栱,出斗口跳,跳头由四椽栿两端砍制而成。斗栱四铺作出单抄,无补间铺作,补间仅设隐栱。梁架简洁,四椽栿直通前后檐。殿顶举折平缓,檐头仅施圆椽,无飞椽。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我国现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龙门寺中轴线上的建筑是宋代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创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台基高达1.40米,基前不设月台。明间设门,两次间设窗,背面仅明间设门,可前后穿通。


  外檐和山面共用l0柱,内檐仅设二柱。前檐四根檐柱及后檐二角柱均为抹角石柱,柱上刻有创修及施主姓名题记。柱头斗栱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为双抄偷心造。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殿顶脊兽皆为黄绿琉璃瓦烧制。为成化年间制品。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但从其开间比例到构件的细部做法,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山门(天王殿),龙门寺原山门已不存,今以此殿做山门称谓。山门三开间,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柱头卷刹明显,柱头斗拱五铺作,补间铺作仅当心间一攒。山门虽无确切建年,但从大木作构件的做法上判断,应为金代遗构。


  燃灯佛殿,位于中轴线上第三座殿,坐南向北、三开间、悬山顶。柱头上斗拱仅设置于前檐,五铺作双下昂,耍头乃乳栿伸出檐外制成。梁架为三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结构简炼,配置合理。梁架构件多为圆木稍作加工后即使用,断面极不规则,这也是长治地区诸多元代建筑普遍做法。


  东配殿位居前院东厢,与西配殿相对而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重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478~1504年)。



  东线建筑有水陆殿、天宫殿等;西线为两进院落,多为僧舍、厩库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


  龙门寺背山面水,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处,汇集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与观赏价值。正如清末诗人申以祥所赞:“巍然盘石枕漳隈,龙卧遗踪特异哉。奋起南山开洞穴,飞腾北海震云堆。一天雨露苍生润,百代祯祥赤壁培。疑是地灵多毓秀,故教神物兆奇媚”。


 

本文标题: 长治龙门寺——六朝木构古建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22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