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作出决定,今年将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比去年增加一倍。老旧小区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高适老化程度,是广大老年人的福音。
“双快速”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和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内各类设施环境提出了适老化改造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1981年-201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87%。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年轻型社会,住宅、基础设施等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对居住生活环境的特殊需要,不适老、不宜居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制约因素。
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尤为紧迫。老旧小区里大部分是老年人,很多还是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他们对适老环境改造的期盼与日俱增,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程。因此,做好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对于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增进老年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对于构建共建、共享、包容、参与的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老旧小区改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合理规划和提供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公共服务,为老年人原居安老、在地老化提供必要的社区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保障。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定了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的三个原则:安全、便利、舒适,其中安全是第一原则。老旧小区由于建筑理念滞后,对安全因素欠缺考虑,加之建设时间长,安全设施老化,给老年人生活生命安全带来许多隐患。比如老旧小区大多地面不平、有障碍、未经过防滑处理,极易造成跌倒伤害。很多地方在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中,把增加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通过安装或修复电子监控系统、硬化小区道路和公共广场、补齐路灯及台阶、加装电梯等措施,使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了较大提升。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便利性体现在老年人对社区各种服务设施获取便利程度以及服务可及性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被访者每天都会在社区内活动。可见老年人生活对社区环境和社区设施依存度非常高。然而,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设施不适老、不便利问题。比如,楼房没有电梯,楼门没有无障碍坡道,造成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出行难;缺乏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养老驿站、小型社区养老院、活动室等由于场地问题难以进入。
此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是重要内容,要通过改造修缮,把一些闲置设施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便利性、可及性。老旧小区改造不必刻意追求“高大上”,而要务求“平实小”,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聚焦问题,从解决老年人最不宜居、最不方便的环境问题出发,使老年人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参与性。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意愿较高,然而,下楼难、出门难、出行难、老年活动设施少等问题成为制约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住宅、绿地、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步行道、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一方面使老年人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舒适,另一方面为老年人扩大社会参与创造了必要条件。
如果老旧小区不进行适老化改造,失能老年人下不了楼、出不了门、自主办不了事,就会大量增加老年护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负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更谈不上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而如果公共服务设施、小区环境无障碍,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将大大提高。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参与作用,认真听取老年人意见,把适老化理念贯穿到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施工、验收的全过程,使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不仅好看,更要好用,使老年人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