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路为什么难?要怎么办?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6-08 10:26:5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理想却是所有参与到其中者的理想。不同理想之间,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诉求。利益分配和力量的不对等与不平衡,是乡村理想难以形成合力的最大难题。

  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理想却是所有参与到其中者的理想。


  不同理想之间,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诉求。


  利益分配和力量的不对等与不平衡,是乡村理想难以形成合力的最大难题。


  一、乡村的理想,是什么?


  1、农民的理想是确保产权安全,我的还是我的。


  乡村产权,不光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关乎社会稳定。这方面有党和国家保护,党和国家是农民的靠山和后盾,不必过渡担忧。除此之外,农民真正该想的是,如何再次组成一个利益团体,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国家政策中获得更多红利,拥有足够能力和力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这是目前很多,有为村两委、村带头人,最苦恼和头痛的难题。


  2、工商资本的理想是投入最少,收益最大。


  口袋有钱,腰杆硬。工商资本的这个理想,短期看,一两年、三四年内,都能轻松如愿以偿。甚至地方政府和村两委还会从中帮着他去实现。但是,三五年之后,这样的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大多都会遇到发展大限问题;而且,还会给地方政府惹上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对此,更多有远见的工商资本,讳莫如深,一直在远远地旁观,还没有真正进场。


  前浪不被拍到沙滩上,作为“后浪”,第二波下乡力量,处于潜伏状的工商资本,不会轻易选择下乡!



  3、县域政府的理想是按部就班,确保政治安全。


  各个省市区政府官员对乡村振兴的态度,按部就班的多,大胆有为、勇于创新的榜样,实在太少。怕是百里不挑一。其中,消极应对的不在少数。乡村工作,容易干出彩,但更容易麻烦上身。在工作出彩和仕途安全之间,不少人认为,选择保守,是一种明智之举。


  4、乡村带头人的理想是自我实现,富裕乡民。


  更多乡村带头人,想实现自己的名利价值,而且最好能价值最大化。而能帮村民获取利益的手段,实在不多。富一个人,几个人容易,想带着一群人创富?难!一万个带头人里,很难找出一个成功的。忠告:做村带头人,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业,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5、市民的乡村理想是获得廉价优质食材,乡村有一个精致小院。


  市民对乡村的情怀,经常是吃亏上当的通行证。用情怀获取绿色食材的期望,为一些投机者,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土壤。尤其是,那些想在乡村拥有一套私宅,一个精致小院的下乡群体,当前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一方面品质并不算最好,还有就是,产权的安全性风险,这方面运营方的把控力并没那么强。很容易让下乡的市民,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二、理性的乡村,该怎么想?


  1、不是为了旅游和交易,只是人居环境更好。


  乡村振兴,不是让乡村旅游化、乡村地产化、生产大农业化。因为,绝大多数乡村,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不应该完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当下的问题是,凡是想振兴的乡村,皆都想如此。可见,人心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是一种严重错误。


  呼吁:对大多数乡村,能把乡村风貌规建好,底蕴挖掘出来,村里的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做好,做出现代性,已经很了不起啦。


  2、理性的乡村,追求生态环境的天然。


  当前乡村最大的问题,是村内的脏乱差,村域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村域内天地人关系的微生态环境,遭遇到了持续的严重破坏,已经很不和谐。


  忠告:如何转变生产行为,转变用榨取的手段,从土壤中获取最大收益回报的行为,才是兴村重点。


  3、生产的现代化和生态化。


  生产的现代化,主要指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可溯源化。生产的生态化,主要指生产的发展保护化、生态健康化、环境友好化。总的来说,就是生态效益最大化,而不是过去单纯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4、地是地,村是村:生产和生活要分离。


  过去的乡村是三生融合的乡村,生产、生活、生命是混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农耕型生态文明模式,村庄和农地是不分家的。现在的乡村,要实现振兴,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是推动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适度分离。适合大农业生产的地方,村子的功能更多体现为生活。村域家庭农场式的乡村,村民不必完全再以农为业。


  5、实现从小农经济到小国寡民的观念转变。


  人是文化的符号,血液中流淌着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的根基,除了近现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更多是遥远的,处于历史深处的,深沉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小国寡民。其实,每个人的意识深处,都流淌着这样的文化基因。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基因的生命力很强大,是中华文明能够绵延5000年的内在精髓所在。


  提醒:乡村的改革,虽具有新时代特征,但首先必须要懂得尊重它的乡土性。新乡土所追求的乡村理想,不是对旧乡土的彻底阉割。尤其在中西方文明博弈加剧,城市生存压力增大的今天,看似落后的小国寡民式的乡村,小农户经济,恰能充分发挥出,其对城市生存风险的补偿与缓解作用。



  三、谁锁上了,乡村的理想?


  1、个体化、原子化的村民关系。


  村域本是一个空间的集体概念,然而当下的村民却早已丧失了集体意识。更多村民只关心自身利益、家庭利益,基本已不再关心,村集体想做的事和要做的事。村民的理想早已和乡村的理想,不在同一条船上。当下的村内关系,村集体和村民之间,村民和村民之间,已呈现严重的分裂态势。内部已经是一盘散沙,如此这般,乡村的理想如何能实现?


  2、村集体能力和力量的不足。


  实现乡村理想的关键,在村集体能力和力量的建设。但必须清楚,这方面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另外,我们还必须要清楚,目前的村集体缺哪方面能力,如何壮大其自身力量。所缺的能力是,村集体对村域资源市场交易和对价能力的严重不足;力量不够是,村集体难以将村域资源集中到村集体平台,并拥有对村域资源的统一经营权。


  3、工商资本对村民利益的威胁。


  家庭自治下的村集体越来越趋向于行政化,经济组织能力极其薄弱,严重缺乏专业的市场交易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对等的政府沟通能力、出让资源和服务的价格谈判能力、及与介入乡村力量的优势分工与相互协同的合作能力。由于缺失这些能力,就为工商资本有意或无意侵害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创造了交易不对等土壤和各种可乘之机。


  4、地方政府代行伦理的过度保护。


  强势的经营能力和市场交易能力,使得第一波下乡的工商资本,较为廉价地获得了村域资源,及相关政策支持性财政补贴。他们,被不少人当成了乡村的投机者。一些地方政府在获得了短期的政绩后,经常不得不陷入到觉醒后的村民所制造的各种麻烦与纠纷之中。以代行伦理的方式,保护弱势的村集体和村民,是其责任与使命。从时间的大尺度来看,地方政府、工商资本和全体村民,似乎总逃离不出,相互怀疑与彼此提防的恶性循环怪圈。


  难题!被活化后的村域资源,常常陷入一种经营的死循环。


  原因:与村民撇清关系为前提,以资本为主导的乡村旅居、康养、度假式的地产开发,是工商资本的乡村理想。尽管这是目前兴村的市场主流,却不一定就是村民的理想、地方政府的理想、下乡市民的理想。


  乡村的理想,要能体现村民的主体性,要使得各方利益分配实现公正、公平,而不是一家独大,甚至据为己有。


  四、什么人,在建理想村?


  1、地方政府搞的示范村。


  目前各地政府所打造的各种示范村,多是在某个环节,某个切面的示范,如厕所革命、垃圾清理、美丽表面、清产核资、三变改革、三资平台、腾退安置、农村电商、土地托管等。理想的乡村,是一种综合活力和气质的整体呈现。


  2、工商资本做的地产村。


  政府主导打造的示范村,都有运营的冲动和渴望,事实上却很难运营成功。除非是工商资本主导,且带有一定地产性质的乡村文创项目,如民宿、休闲、旅居、康养、度假、特色小镇。很遗憾!这样的项目,大多没有村集体和村民什么事。


  3、村民自发建设的旅游村。


  以村民的自发性做农家乐的乡村,更具有发展村民为主导的理想村的潜质。问题是,当这样的村子,想提档升级,向前再迈一步时,往往举步维艰。这样的村子可以实现产业兴旺,完成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却很难突破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原因是,没有统一且有力的村领导集体,更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组织。


  4、村集体想建的理想村。


  村集体的理想很大,能力却往往很小。村集体想得到的东西很多,能得到的往往却很少。在地方政府面前,大多村干部早已成为帮上级做事的下属,做事的助手,并不能真正代表村民的利益。面对下乡的资本力量,其也多会沦为资本的得力帮手。没有多少村民,会把村干部当自己人看。


  呼吁!乡村的理想,村集体和村民不能缺席,而且最好能以村民为主体。村集体和村民,要成为乡村理想的主导者、建设者、新村民招募者,而不是单纯的旁观者、胁从者。


  五、为理想下乡,遇到了哪些不理想?


  1、抵押贷款与溢价转让的不理想。


  无论是工商资本下乡,还是逆城市化下乡,投资乡村资源和房产的最大动力和愿望,就是,希望资源和房产能够进行市场自由流通交易,能够抵押贷款和溢价转让。近些年,这方面的呼声很高,大家也在积极突破,乃至冒险踩红线。这个期待正常合理,却又面临着体制性突破障碍。


  提醒!有钱最好带着村民,大家一起挣,别只算自己的帐,总想着在钢丝绳上瞒天过海。


  2、恒产与恒心:融入程度的不理想。


  无论是投资乡村、返乡创业、下乡生活,都面临着不是本乡人,难成本村人的尴尬。国家希望更多人把钱投到乡村,但不能触发社会矛盾,导致民怨和情绪不稳定。而更多带着钱和情怀下乡的人,也多是苦不堪言,不是掉进了泥潭和无底洞,就是被情怀伤的相当苦逼。


  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不是臆想的要素融合,是人的融合。目前最大问题是,资本的钱,乡居的愿望,村民的诉求,现实不了利益平衡和关系妥协。


  3、户籍下乡,是一种奢望。


  市民化的本地人,因看重土地的获得与溢价的机遇,千方百计想户籍下乡,这个事,义乌很早之前,就干过。还有就是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员,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买了小产权房的人,能否通过户籍融村的方式,实现村治理能力强化与村集体收入增加?


  翘首以盼、望眼欲穿:漂泊在北上广深的人,这辈子还有没有希望落户在那里?这样的大城市,户籍管制近乎一种不合理的苛刻,融村入户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突破口,同时也是一种奢望。


  4、有些理想,不该有,不能有。


  从短期看,无论工商资本,还是乡居市民,都有能占到村集体和村民便宜的先天市场对价优势。看从长期看,这个下乡占便宜的理想,最好不要有。平心而论,国家和政府希望的是,他们能和村集体实现交易的公正、公平。



  六、哪把钥匙,能撬动乡村的理想?


  如何确保不同理想之间,都能收益最大化?


  这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问题是,如何实现平衡,怎样达成妥协?


  这件事应该由谁做,具体又该怎么做?


  1、撬动乡村理想的铁钥匙。


  县域政府搭台子,用拆迁补偿(较低投入)的方式,腾退农民的宅基地,安置农民(低价获取资源)。然后,再在空置出来的宅基地上,建更好的房子。最后,通过户籍下乡和购房产权保障的双重诱惑叠加,高价卖给想下乡的市民。


  坐对位子:政府是领导者,监管者,是搞统御协调的,不能取代市场,或介入市场做生意。政府是裁判员,不是运动员。


  2、撬动乡村理想的铜钥匙。


  县域政府以招商思维做乡建。这个目前在各地较为普遍。为了实现招商目标,过渡迁就工商资本,甚至拉上村一把手这个最得力帮手,帮助工商资本攫取村集体资源,侵害村民利益。这是一种,以牺牲村民利益为跳板,实现了各自乡村理想的模式。


  3、撬动乡村理想的银钥匙。


  工商资本+能活化乡村资源的运营商,以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方式,和地上附着物(老房子)租赁、入股、联营方式,低成本获得房子和土地,重资本投资于房屋改造和装修。公共配套方面的投入,得让地方政府来出。打造完成后,利用自身价格谈判优势,让村集体和村民的股份,占的少少的,或所缴的租赁费低低的。这是一种自己吃肉,村集体和村民喝汤的兴村方式。


  老实说!这种做法,已经很近人情,且还能使介入各方,基本达成利益妥协和关系平衡,大家都能满意。这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受追捧,能打开乡村理想的一把“风口”钥匙。


  4、撬动乡村理想的金钥匙。


  所谓金钥匙,是以乡村振兴的镇村社会化服务商为抓手,以委托或合作的方式,并以协同方的身份,服务于村集体。


  服务内容:建立一套“社员、社组或社队、村集体、村两委”四级利益分配机制,把社员占有的村域资源统一到村集体手中,建立一个要做事,做大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以委托或合作的形式,建立一种村域资源与市场对价的分工体系,阶段性弥补村集体资源对价市场能力不足的短板。协同村集体甄选符合村集体发展壮大要求的合伙人,搭建一个阶段性资源产品化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和一套运营服务体系,运营村域资源和村域资源延伸产品。


  在阶段性服务或合作框架协议范围内,村两委通过治理能力提升,协同受委托方或合作方,增加村域资源对价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受委托方或合作方,以村域资源或村域资源产品溢价为抓手,协同村两委和村集体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村域治理。


  待到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力已充分提升,治理体系以足够完善,协同服务方和村集体之间,可以再具体友好协商:是整体退出,还是做其他能力充电型协同服务。


  成为金钥匙,需要哪些理由:能阶段性弥补村集体经济组织落地难和村域资源对价市场能力不足的短板。服务目标是,通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庄兴村的主体性和主导性。


  5、撬动乡村理想的黄金秘钥。


  乡村振兴的根本之路,是那些类似江苏永联村、河北白沙村、河南南街村的,近70年间,始终坚持走村集体化发展的村庄。现在还能走一条他们曾经走的路吗?难!难!难!而且这样的村子,目前全国屈指可数,数量实在太少。这样的村子,是一把可以撬动乡村理想的黄金秘钥。


  还有一种值得学习,且能撬开乡村理想的模式。这种模式的黄金秘钥,掌握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村书记手中和原镇书记手中。这是一条完全靠村集体自己,能一步到位,且能保证以村集体为主体和主导的,兴村模式。


  难点:村带头人要有镇书记打气、撑腰,村书记要有一种敢拼敢闯的非凡决心和胆气。同时,还要具备相当高的战略认知、人性把握和运营能力。


  七、兴村金钥匙,需要大智慧


  1、转换身份,做协同,而不是单纯投资。


  集体经济不能壮大、乡村治理虚置严重的根源是什么?乡村的行政化、科层化和村干部的跑腿化现象普遍。村庄的自治水平和自主能力,严重不足。以活化资源为目的的乡村运营,无论地方政府御驾亲征,还是重资本满血复活,村集体都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主导权。


  突破: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协同服务乡村的机构,专注于帮助乡村实现,从胁从、被动到主导、主体地位的身份与角色转变。


  2、拥有舍得素养,更多利益给村集体和百姓。


  舍得素养的重点,第一是如何得,第二是怎样舍。关于“得”,即通过专业的村域资源对价市场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村庄资源溢价收益。关于“舍”,即为了让集体社员动起来,配合村集体工作,要有能解决村集体收益保底难题的服务手段,还要有如何积极应对,村集体前期一穷二白,没有任何支付能力的发展难题的解决办法的担当。


  3、融合于国家战略,深研与服务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如何成为一家合格的兴村发展服务商?第一,要有能深谙全力服务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建设的认知能力;第二,要有从“伦理、法律、行政、市场”等,四个维度,深度融合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链接能力;第三,要有协同村集体做村域资源对价市场的正心、正念和不变初衷;第四,要具备专业且过硬的,从融城融村双重协同到整村运营全流程服务的能力体系,及一套有效进入和功成退出的服务机制。


  呼吁!如何解开乡村的困惑,怎样撬动乡村的理想?这把解开与撬动乡村的金钥匙,就是村集体在发展兴村的路上,能够遇到一家,以村集体的理想为服务宗旨,并愿意为村集体的理想全心全意服务的社会化村镇服务商。


  市场需要的社会化村镇服务商,不是一家,而是一批。中国有50多万个行政村,大约需要有5000家社会化村镇服务商。

 
标签: 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 乡村振兴之路为什么难?要怎么办?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27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