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康养地产作一直是被誉地产行业新的突破点,那么新兴的全龄社区规划要点及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
其实康养应该是一个healthycare,即对健康的照顾,包含对身、心、灵全方位的健康照顾。而全龄社区其实就是一个针对全生命周期的康养社区,只有在全龄社区里,才可以看到生生不息的生命和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把它叫做全龄社区。那么怎么样来定义这个全龄社区呢?首先,全龄社区必须拥有良好的健康居住的环境、健康照护、生活服务。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还有就是教育,良好的文化需要从教育扎根。
在全龄社区里头,我们所关注的点有很多,包含它的通用性、多样性、可选性、安全性、精神性。通用性即针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需求做弹性的设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适老化设计。多样性即将多层次的需求有机融合,还有可选性,以及最重要的安全性,同时还有我们的精神性。当我们的经济收入到达一定的数字后,最重要的就是精神层面上的照顾。
那么全龄社区如何落地?前几年甚至前20年,整个地产行业都发展得非常好,但我们却忽略了日益增长的老龄人群。对于他的健康照护、生活照顾以及心灵照顾是缺乏的。这部分曾经被忽视的人群也是应该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我们知道,以往的普通社区和全龄社区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在全龄社区里,老年人群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其选址、针对的人群、包含的产品、管理模式、入住方式、配套以及服务模式等都不一样。
全龄社区到底是什么?全龄社区这个概念的范围很大,所要牵涉到的服务也比较多。
养老和康养的模式要怎么植入到我们的全龄社区里去?
首先就是需要一个主导,你要做一个medicalmall,也要有一个主导的单位,然后要有向外延伸的平台这样的一个整合能力。其实我们设计方案也是被这个平台整合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希望所有的主体开发商都能够在前期规划的时候把相关的专业能够引进进来,我们才可以做更好的更完善的规划。
其次,必须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全龄社区是针对孩子、中青年以及老年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的康养社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在精神上面、文化上面他们需要什么?在设计时,设计师需深入分析我们使用者的生理需求、精神需求、消费行为、心理状态、使用习惯等。尤其是需要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他的需求,从他的身体机能来说,他是逐渐下降的,这里面包括了知觉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对我们规划和建筑设计者来说,我们就必须要做到适合他并且让他觉得便利和安全的设计,以及心理有安全感的设计。在行为方面,我们发现老年人喜欢宅在家里,成了“宅爷爷”“宅奶奶”,这个行为对她们的健康情况是不利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要适当设计一些适合老年休闲运动的设施设备,要让老年人多出去见见太阳,出去运动,让他们有更多的社交生活,保持他们的身、心、灵的身体的愉悦,这是我们在做环境规划的时候非常重视的。
在全龄社区里,“养老居住产品”和“养老服务”是其核心关注点。
我们在做新的设计,或者我们在改造居家养老住宅的时候,我们要遵循的几大原则,即公平使用、弹性使用,以及必须要简单,必须要容易使用,必须要容许错误,也就是说不要overdesign,不要设计太多他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便利。而在养老服务上,则主要包含3个大点,一个是生活照料,一个是医疗服务,一个是精神慰藉。其中医疗的部分必须要有但我们希望能够不要那么重,而主要以健康服务为主,以及在社会文化上面有更多的精神慰藉,让他能够增加他的生活幸福感。
在全龄社区里面,针对长者的照顾其实是分阶段的,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给予的环境设计和服务都是不一样的。从活力老人到独立生活老人到院内的半自理老人,到失能失智老人以及到安宁期,他所要求的护理照顾、生活照顾、以及医疗的需求都是有等级的。在全龄社区里,另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医疗,因为你有老人啊,但是我们也发现,社区大型医疗本身并不具有经营性和营利性,所以我们做了调整,不做overdesign。我们最终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医疗跟养老能够有绿色通道。通过社区邻里中心、社区诊所以及我们的就医绿通,打造“保健在线上、小病在社区、大病联专家、康复回社区”这样一个服务闭环。将医疗资源做一个平台化、共享化。
在传统住宅里面,因为以前针对的都是健康人群,所以里面有很多的设施都不具有通用性,有很多细节这里就不展开了。所以我们在做新的小区的时候,或者是我们在做改造小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以下三点:安全性、实用性和健康性。全龄社区往往会通过许多产品的植入提供较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但在文化层面上往往显得较为缺失。希望,以后规划设计单位,还有政府,以及开发单位都能更多关注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