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建筑五塔寺的变迁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8-02 10:38:41  来源:建筑史学
核心提示:五塔寺地区位于北下关街道,地处长河北岸,西邻2022年北京冬奥首体场馆群,北靠中国气象局园区,因为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五塔寺坐落于此而得名。

  五塔寺地区位于北下关街道,地处长河北岸,西邻2022年北京冬奥首体场馆群,北靠中国气象局园区,因为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五塔寺坐落于此而得名。


  五塔寺的原名是“真觉寺”,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在我国同类的十余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后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为给其母做寿曾两次重修五塔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后为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乾隆二十六年是当朝皇太后七十大寿,五塔寺作为祝寿的主要场所之一又进行了全面修葺,并请来一千名喇嘛念经,各国使臣都进贡了寿礼,头戴红顶花翎的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后……



  当时热闹繁华的情景被绘制在一幅彩图中。图画再现了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鼓褛、廊庑配殿等大小二百余间旁屋。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寺院的威严气势。


  自清朝后期开始,五塔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于一片瓦砾中。由于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盗。迫于无奈,北平市政府于1937年至1938年对五塔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增添了院墙、门楼及门楼两侧六间南房。院内圈地30亩。


  1949年后,政府部门对这一古老精美的佛教建筑十分重视,多次进行维修,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使宝塔塔基下沉、后部开裂的情况下,政府于1979年较全面地对古塔进行了修缮,并于198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寺内还开辟了“金刚宝座塔资料陈列室”和“中国古塔图片展览室”等,以供游人观赏研究。现如今,这里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在地。



  博物馆以古塔为中心,露天陈列着500余种历代石刻文物。实际上,博物馆按内容及功用大体分为8个陈列区,目前展出的历代石刻文物500余种,还有近一半的库藏历代石刻,所以,博物馆实际上有千余种珍贵石刻。


  这里有珍贵的北朝造像,也有艺术水平极高的金元石雕,还有唐代以后历代墓志,如北京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纳兰性德夫人卢氏的墓志《治晋斋》、《敬得堂》等名家书法石刻……可以说,这里荟萃了北京石刻艺术精华。


  漫步五塔寺,四处可见石刻,有从老百姓家收集来的石瓮,有被遗弃了的驼碑赑屃,有墓地神道两旁的石兽,有守墓的翁仲,各式各样的石龙等等。这些石刻散落在寺庙里,满院都是,走入其中,真像走进了碑林。


 
标签: 五塔寺 石塔

本文标题: 北京古建筑五塔寺的变迁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32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