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上官凝曾这样写他的家乡:“江上腊梅村,人家半掩门。夕阳连野色,落叶破烟痕。”
这就是袅袅炊烟下如诗似画的宋代和平古镇,从中原入闽的和平古镇先人亦有众多忠义孝勇故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和平先贤黄峭,有死后“卒之日,家无余资,待朋友之赙,始入殓;待朝廷之赐,始克葬”的北宋榜眼上官均,亦有朱熹曾题赠联句“孤忠伟节奠宗社于三朝,至策大猷垂法戒于万世”的李纲。
中原入闽的和平先贤扎根和平时有很多可歌泣的故事,深入挖掘这些故事,亦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
本期推出和平故事—《李纲后裔在和平》
李纲之父李夔,字斯和,其舅舅为黄履(邵武故县人,嘉佑元年(1056)中进士),李夔少时幼颖,黄履很器重,并亲自教诲,杨时曾为其撰写墓志铭。而黄履的堂弟黄潜善也任过宰相,却与李纲政见完全相左,算起来李纲应称呼黄潜善为堂舅。
李纲第七子李秀之后裔李胜由邵武水北一都迁居和平,现仍存有一座完整的明代李氏祖厝,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斗砖封火墙围合成一个大院落,大门南向,门内空坪以小卵石铺地,空坪西侧为并列两座木构单进厅合院,坐西朝东,均为一厅两天井,两合院间辟“孝顺门”,既独立又相联。其构架均以抬梁式为主,梁柱用材硕大,均大式作法,象鼻斗拱较粗大。当地明代民居建筑典型标志的厅堂前两根“金柱”(俗称“现柱”),柱身以苎麻布裹住后施黑漆,木质柱础,柱均有桎。
李纲后裔在和平亦建有宗祠——本仁堂。后裔秉承祖训十六禁:禁不孝不弟;禁好狠犯上;禁明奸为盗;禁轻生图赖;禁盗窃祖坟;禁家训不振;禁窝藏赌博;禁私耕牛;禁咬唆架捏;禁砍坟木;禁侵损祠物;禁拖租赖课;禁亵渎祖宗;禁污秽祠宇;禁克当差役;禁饮福酗酒。
因而英才辈出,文韬武略,仕宦不断,贡元、文武庠生层出不穷,延续书香。
原立于和平东门李家巷有一石牌坊,本为引诱李氏后裔显荣之处,却因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攻破邵武城,战火延至和平,咸丰八年(1858年)掠境和平,石头牌坊被烧毁。同治六年重新立砖砌牌坊,即李友桃、李友杜、李茂春的“岁进士”牌坊。
李友桃:字公值,顺治戊子(1648年)出贡,岁进士。
李友杜,字公树,号二美,康熙戊辰学院,高讳曰聪出贡,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岁进士。
李茂春,字欣荣,号丽园,应充嘉庆十四年(1809年)国寿恩贡十年学院,出贡恩进士。
而近代李纲后裔中其以第28代孙李屏山最具有代表,是和平近代开明乡绅,影响深远。
李屏山为其号,乳名近保,又号苍松,武庠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优等毕业生,毕业后留校执教,继而历任邵武中学、剑津第三师范各教职。乙丑(1925年)之冬任福建泰宁县县长。屏山从政评价亦可从其为其父写传一文――《先考筱国公家传》略知一二,在文中其回忆父谆谆教诲:谆匕以勤政爱民,廉明果断,相训勉以不惯宦场礼节遂专还……先公而后私,无国奚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汝志坚忍素具革命思想,宜出而努力。屏山自言:革命工作,然古之贤臣良吏,多以读书养气收实效。在黎川时,其追随三十六军军长周浑元,任上校参谋。赣省黎川、南丰县县长,其言,先后六七年,夙夜劳瘁,凡有福利于民生者,虽冒险患难,为之不稍,顾而两县黎庶,亦爱载如父母,至今犹远,致其讴歌。因而勾勒出一个勤政爱民,忧国忧民的县长形象。
民国23年(1934年)李璜曾考察江西一些县市,9月28日到达黎川,其在《江西纪游》之《黎川》一文记载了李屏山处理小摊贩乱摆设一文:
黎川繁盛处只傍河之南津街一处,街甚窄,尚待改修,惟市繁盛,土货如海味,烟叶、雨伞及粮食店储货甚丰。李县长云:此种店观之甚小,而旧日皆年有数十万进出者。街头多负贩及设小摊都,故拥挤不通。李县长遇小摊设于屋外,而防交通者,责令其向内设。小贩见其蓝布大衫,又无听差,不知何人,瞠目视之。彼笑言:我是县长,尔认不得,此番说过,再碍交通,便受责矣!于亦笑云:平民县长,一番吩咐甚于千张告示也,不过今之为县长而如此耐烦无官气如先生者实不可多得耳!李笑云:教书匠做官,须不失本来面目,中国旧式之官吏面孔,恐为人民所藕笑而不服也。
其后看到国民政府腐败没落,遂归隐和平故里,并在和平建一宅第――蛰庐。而最为和平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和平做的三件事。
一、办好教育
李屏山是省立第一师范学堂优等毕业生,深知者教育可改变落后,其归隐和平后,民国35年(1946年)李屏山“倡首”邵南地区募捐办和平中学,并设立筹建董事会。时年从国民党军队退伍的抗战老兵叶元林(现为华严寺主持)曾回忆,大埠岗二十都纸商勇跃响应,但要等圩日售完纸张才有现金,受筹建董事会的委派,每每大埠岗圩日时,都从和平奔往圩场,收集二十都的纸商捐助。中学建于西山(今邵武二中前身),自任校长,聘请当地有一定文化知者为教师,如肖家坊的吴子南,和平黄学鹏等人为教师,广招各地髙小毕业学生。.
和平中学为和平片区培养了不少人才,乃至上世纪80年代邵武80%的科局长都是邵南和平人。
二、建“苍松”农场推广农业技术、筑拦河水坝
和平的梨子不仅小且酸,其在黎川任县长时,适有一毕业于南昌师范的肖家坊籍教员邓筱芳会嫁接果树,被李屏山赏识,遂将其引入农场从事技术农活,开创和平近代研究农业技术先河;而农场却因开流灌不便,其又在和平水口上游筑坝引流,现在的石砌坝就是在原先松木土坝基础上而建的。
三、建架中宇桥
文革期间中宇桥碑被遗弃后被找回
于2013年12月8日重立
和平出泰宁原为木桥,雨季洪水爆发,时常冲毁小板桥,断绝往来,不利民众生产、生活。遂请寿宁石匠架建石拱桥,此石拱桥于民国35年(1946年)告竣,至今无损无坏,仍是邵南各乡镇通往邵武的主要交通桥。邵南一带至今仍称此桥为“屏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