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泥仓子”: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02 11:3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董晓斌 姚红 黄路遥
核心提示:枝江地处江汉平原西缘,农耕历史悠久,境内有着距今4000至6000年的关庙山遗址。“泥仓子”是一种劳动田祭遗风,在枝江沿袭了近千年,已被列为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敲响栽秧锣鼓,“栽秧妇女”与“挑秧小伙”互相把稀泥砸到对方身上,以此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日,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休闲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首届三峡“泥仓子”农耕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农耕民俗“泥仓子”以实景演绎的形式再度亮相。


  枝江地处江汉平原西缘,农耕历史悠久,境内有着距今4000至6000年的关庙山遗址。“泥仓子”是一种劳动田祭遗风,在枝江沿袭了近千年,已被列为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枝江市文化馆馆长张先明介绍,“泥仓子”早期是在“东家”请人栽秧快要完工时,人们将泥巴抹在“东家”身上,以此向“东家”祝贺所裁的秧苗生长一帆风顺。后来,“泥仓子”演变为栽秧时人们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间掷泥巴,直至成为“泥人”,逗乐助兴。农民们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对土地的祭拜与祈祷。随着农业发展,“泥仓子”这一独特民俗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三峡农耕文化的独特景致。



  枝江市仙女镇周场村村民周永喜是该市“泥仓子”非遗传承人,今年62岁的他告诉记者,“泥仓子”目前的传承现状让他很无奈,“年轻人基本都不种田了,种田也都是机械现代化了,所以传承没有太好的条件,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学这个了。”


  近年来,枝江市不仅多次举办“泥仓子”文化节,让更多人熟知“泥仓子”,还在该市仙女镇修建了面积200亩的“泥仓子”非遗项目,以通过“实景演出”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助力非遗传承保护,推进文旅、农旅、体育、研学融合发展。


  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峰表示,此次三峡“泥仓子”农耕文化旅游节是专门为枝江农民设立的节日,旨在和农民一起庆丰收、迎小康,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不断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在当天的“泥仓子”活动现场,70岁的周场村村民郑卫国拿出手机不断拍摄。他从小他就跟着父辈一起参与“泥仓子”,对这种传统有很深的感情,“我拍点视频给子女们看看,就算他们不会参与,也希望他们不要忘了家乡这种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


  “‘泥仓子’作为荆楚稻作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湖北省乡村旅游协会会长万光战说,传承弘扬“泥仓子”非遗文化,对保护和抢救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充实湖北乡村旅游资源有重要意义。


  周永喜期待,随着“泥仓子”非遗活动和实景演出的不断开展,能让家乡沿袭了千年的农耕民俗得到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本文标题: 三峡“泥仓子”: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45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