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似乎从来没离开过园林。诗词里最常见的,是各个诗词家私家园林里的风景。中国明清两代的巨富们,有了钱绝对也得先造个园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中国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简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退隐江湖。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住地周围经营期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着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熟悉历史的人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们,那是各个风雅的很,不吃饭可以,不美不雅是真的会死人的。想想这么一群有极高的学问,极好的审美能力,把风雅当命的人,可不得造出世界上最美的别墅吗?
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盛期,光洛阳一代,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诗人白居易在洛阳就有经营的小宅院。(老白自己诗里边写的哦,可以不是乱猜的)。白居易的园子占地17亩,其中住宅占三分之一,水面占五分之一,竹林占了九分之一。水池中筑有三岛,岛上有亭,池中种了白莲、红菱和菖蒲,环池小径穿行于竹林之间。四周建有小楼、亭台、游廊。看看,住的这么美,还能写不出美美的诗句吗?
宋朝都城汴梁除了大量皇家园林外,私园也有数百座。这个时期的传统造园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大家都知道,明清两代是中国私家园林的顶峰时期。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扬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江南园林兴盛的原因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迅速成为牛人的必备素质。江南园林的兴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建园林需要山和水,尤其是水。江南河流密布,气候温和,四季常青,是绝佳的造园环境。加之,江苏、浙江一代多产石料,为造园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
啥事都离不开钱,尤其是造园子,向来都是孔方兄堆起来的金山银海。江浙乃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城市繁荣,自然也就有了许多可以造园的有钱银。话说,当年乾隆爷6下江南,也是被江南的名园迷的七荤八素的。当地的大盐商怕皇帝吃醋,一个劲的献殷勤,于是凭借自身的财力,在扬州建了庞大的瘦西湖园林。现在的瘦西湖白塔,和五亭桥,就是模仿北京北海的风景所造。
造园林,是一种很有文化有逼格的活动。没有人文情怀,再有钱也不行的。江南自古文风盛行,大批的文人墨客云集。尤其许多有文化的达官贵人告老还乡,都在当地购买田地,建造园林。
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白居易老爷子曾经毫不吝啬的夸自己家的宅子:“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老白把自己家夸了一大通,就是没跟我们说他怎么造的园子,才能在自家院子里就有气象万千?怎么安置这些建筑,能让住宿游乐相得益彰?别着急,我们来跟你说。
江南园林在布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首先,不像北方皇家园林那么规整,而是灵活、不规则的不知,按功能,将各类建筑穿插在风景中。其次,多用曲折蜿蜒的小路,或者廊桥,亭子,把这些建筑连接在一起。再者,在建筑、水面、路径之间,用各类花木扶疏、影壁、漏窗、堆石等元素,点缀其间,使整个园子步移景异,可观赏到不同的风景。
这点,大家可以去苏州留园细细观看。
园林造景,讲究师法自然,但要把天然的山水再现于私家园林,就不是按比例缩小尺寸那么简单。需要经过概括、提炼自然形象的审美精髓,进行再创造。这点就是为什么园林一定要多看,才能悟出其中道理的原因,也是园林百看不厌,让人着迷的原因。师法自然而变化多端,又融合了诗书画艺等多种人文情怀与审美元素。这点,狮子林是一定要去好好琢磨的。
私家园林多数没有宏大的空间,也没有大体量的建筑,只有曲折有致的空间里,近在眼前的各种建筑和山水植物。要做到经看,经游,除了在布局、模仿山水上下功夫,细节更是非常要紧的。主要是园子中的建筑、山水、植物之间的搭配细节,连接细节,风景的构画细节。江南园林里,经常可以在一家宅子里发现数十种甚至上百种门窗样式。扬州的何园就是细节处理的典范。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境界,而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山水园林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就成为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学会看意境,也就学会了古典园林的精髓。
意境可说却不可授,不过,想要找到看的方式,也不是不能有的。最关键的,是学会看园林意境的几种表现手法。
象征与比拟,是园林意境用的最多的。孔夫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从此后,人们喜爱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都要带着仁者智者的神圣色彩来布置,要用风景来表达自己的人格观念。比如,种荷花以示清廉;种竹子代表气节;移个松柏表志向,栽簇菊花耐秋寒。
引用各种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多数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都带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内容。园林中引用名胜古迹,是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好办法。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就出现了模仿镇江金山寺的景点小金山和嘉兴南湖烟雨楼的景点。
应用诗词画意,这点,注意看看园林中的楹联匾额就能发现。中国园林的意境与诗词从来就不曾分家,造园者在造园前必须饱读诗书才敢提笔规划。江南园林一步一景,步步都可入画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