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溪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南部。村中至今仍保存着古巷、古桥、老宅、老井等,堪称金华各县市中保护最完整的古村落。村中的孔姓村民均为孔子后裔,与山东曲阜的孔氏同祖同宗。
洪铁城
建筑学博士、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建筑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村镇建筑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旅游规划50余年,在海内外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文学作品百余篇(部),出版专著20多部,其成果数十次获得海内外大奖。2016年11月,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颁发的“传统村落守护者”优秀人物奖。
孔子后裔栖居的深山圣地
余庆堂马头墙
榉溪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南部,以溪命名,村北有金钟山,村南有来龙山,一条溪水—榉溪从两山之间自东往西依村流过。数百年来,孔氏一族傍溪而居,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上千人居住的大村落。榉溪村是孔子后裔在我国南方的又一处故里,被称为“婺州南宗”。村里的孔姓村民均是孔子的后裔,与山东曲阜的孔家同祖同宗,从而改变了文化史上“北孔曲阜,南孔衢州”的说法。村中的孔氏家庙正是榉溪村作为“婺州南宗”的有力佐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据史志记载,榉溪村的始祖孔端躬系孔子第48代裔孙,原籍山东曲阜,870多年前居于榉溪村,并承先志建山庄南宗厥里。宋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追念孔端躬的功德,以衢州孔庙为例,建榉溪南宗厥里孔氏家庙,并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
榉溪孔氏家庙大门,该庙是榉溪村作为“婺州南宗”的有力佐证。
如今,榉溪村村口的孔端躬墓旁种有一棵黄柏松,亦称桧木。这棵树原系孔子在曲阜所植。明洪武年间,孔端躬之裔第56代孙孔士安教谕,去山东拜谒祖陵,见桧木茂盛,于是携回一棵苗木,种在孔端躬的墓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据《孔氏家谱》记载,榉溪孔氏家庙于宋宝祐年间建于榉溪南岸杏坛园前。元至顺年间以及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家庙皆因“崩塌”曾上报批准后进行了修缮,“务宜朴素固宏伟无滞”。现存孔氏家庙位于村落中部,重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南朝北。原家庙处在榉溪弯的居中位置,现存的家庙则位于榉溪弯的一边。孔氏家庙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2007年中央财政曾拨款进行落架大修。
现存的孔氏家庙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总面宽21米,南北总进深39.8米,由门楼、前院、戏台、前厅、穿堂、后堂以及被穿堂分开的两个小天井组成。厅堂中缝为抬梁式木构架,边缝是穿斗减柱式木构架,四周用空斗灌肚砖墙围护。内部空间不设隔墙和门窗,因此显得空间十分宽敞。
孔氏家庙内有宋理宗赐予的“万世师表”金匾一块。
大厅檐柱上装饰有狮子图案的牛腿,檐檩雕着二龙抢珠图案,十分精美。后堂有祭台,上供奉祖先牌位。祭台前的两个后金柱上保留着一副对联,左为“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育秀”,右为“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对联中的“尼山”“泗水”在曲阜,“燕山”“桂水”在榉溪村,揭示了榉溪村孔氏与山东曲阜孔氏的关联。
村中,孔氏裔孙住的三合院、四合院俗称为“十八明堂”,即由18座大型宅院组成,占地面积达15247平方米。这些老宅大多集中连片分布在老村,类别丰富,大多已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榉溪村作为“婺州南宗”,历史上出过不少人才。自孔端躬定居榉溪村始,其后裔万余人遍布附近的9个县市,共有小磐、大磐、茶潭、磐溪、沙溪、阳龙、北山、塔岭里、黄川、龙山、津西、山西、榉溪13个支派。
婺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九思堂上房明间堂屋
除了孔氏家庙外,榉溪村还有众多三合院、四合院民居,上祠堂、白鹤庙、单七公庙等公共建筑以及古桥、古井、古墓、古树等。该村是金华各县市中古建筑保护较完整的一个古村落。
榉溪村的古建筑明显带有婺派建筑的风格。村中有很多宅院以“十三间头”为基本单元进行铺排。在村中的明清古建筑中,圣聚堂、松竹梅堂、新义和堂均为十三间头三合院,同德堂为十一间头三合院,九思堂、五星堂为十五间头三合院,余庆堂、永庆堂为十八间头四合院,永芳堂为廿间头四合院,聚星堂为廿二间头四合院。还有异形院,如清晚期建筑下厢堂,为廿五间头三合院,但其左右厢房间数不一,不对称。除了这些三合院、四合院以外,榉溪村中有“L”形的宅院,如和致堂、孜和堂、仁义堂等,还有“一”字形排列的房屋义和堂等。榉溪村同时存在如此多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建筑遗构,宛如一个婺派建筑露天博物馆,极为难能可贵。
聚星堂大院落
五花马头墙、大院落、大户型、大厅堂、精装修,这些婺派建筑的特点在榉溪村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至今,村里的余庆堂、九思堂等建筑中仍保留着硬山五花马头墙。九思堂、五星堂、圣聚堂、三星堂、永芳堂等宅院都是大院落。这些院落方方正正,中规中矩,气魄十足,凸现出主人的文化气质和居住品位。村中的三星堂占地923.14平方米,松竹梅堂占地502.43平方米,五星堂占地543.77平方米,永庆堂占地634.14平方米,永芳堂占地656.66平方米,都是名副其实的“大户人家”。大厅堂在村里的孔氏家庙与上祠堂中仍可见到。但作为住宅建筑的“十八明堂”等合院,以居住功能为先,则没有设置大厅堂。同德堂的木雕与村中的其他古建筑相比,算是精致的。但与东阳、义乌、浦江等地的婺派建筑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石雕、壁画、灰塑等装饰也较一般。据说,村中好多大院落的阶沿与明沟原先是用石条铺成的,但在后来的修缮中材料都改用鹅卵石。这估计与主人勤俭治家的主张有关,也与经济条件的限制有关。
榉溪村中的宅院都体量庞大,左右对称,讲究礼制,而且每座宅院都有堂号,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特质。比如,九思堂的堂名“九思”就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一句。
节俭务实的持家之道
杏园书屋宅院一角
榉溪村的婺派建筑几乎每座都遵循就地取材、经济实惠的营建原则,体现了当地人节俭务实的持家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围护墙体方面,村里的三合院、四合院多为两层,外墙少数用砖墙砌筑,多数是用碎石或碎石与砖混用来砌筑墙体。据说,太平天国军队过榉溪村时曾经放火烧村,村庄损毁严重,后期修复时只能应付了事。
同德堂
在木雕装饰方面,除了孔氏家庙有木雕、石雕、瓦雕、壁画、彩绘等多工种装修外,只有同德堂装修得略为精致,其他三合院、四合院的梁架、门窗上少有木雕装饰。
在屋盖构造方面,村里古宅的屋顶多在椽子上面铺杉皮编,再盖小青瓦,少有用望砖、望板的。
下厢堂
在防火分区方面,村里的三合院、四合院内部大多不设防火山墙,即一个院子便是一个防火区,与东阳三合院大多分成三个防火分区的做法不一,估计也是经济能力有限所致。
在室外工程方面,多用溪石砌筑台阶或坡道,处理建筑之间的地形高差,连接院落外道路,也有在宅院内部用溪石置踏步,来处理不同标高地坪的。这些都是山地建筑设计上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