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该如何建设?农村产业如何融合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如何培育?乡村的特色如何保留?农民的积极性怎样调动?
融合思维将产业与文化串联起来
从荒无人烟的废弃古村到文化创意聚集的隐世秘地,地处温州瓯海区大罗山中心的盘垟村迎来新生。
过去的盘垟村,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古老村落。5年前,浙江隐墅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改造村里57座废弃已久的石头民居,利用村庄的历史文化与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盘垟村的命运随之发生转变。
如何在保护古村落原生态的基础上,用文化创意来激活村庄?
“通过租赁农民闲置住宅,在保持乡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我们对传统建筑及村落实现保护基础上的有限利用,建设市民与农民共同创造的新型乡村社区,一种全新的乡村生活服务综合体。”浙江隐墅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勇伟认为,田园综合体首先体现了融合发展的新思维,通过产业和文化的串联,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特色产业园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着新业态,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看来,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刘奇说。
“如果说诗意栖居是一种人类生活的终极理想,那么田园综合体将是当下实现理想的可行之道。”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指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城市的资本与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村,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融合,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
协同思维构建4.0版本的乡村现代化模式
如何让农民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农湾农业创客空间创始人隋海周期盼着在田园综合体的实践中找到答案。
作为扎根于山东青岛的农业垂直领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农湾已走在了农企孵化、农业投资、农业产业链整合等行业发展的前列。
“田园综合体与其他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提出将农民纳入乡建的进程之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隋海周介绍,为帮助“新农人”在田园综合体里实现创业梦想,农湾不仅以股权合作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即时启用的温室农业设施,以此最大化降低农业创业的投资风险,还可通过逾10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基金对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让农民分享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上,此次财政部通知明确提出,要争取未来两三年有大发展大变化,让各方从中借鉴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农业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民现代化,没有新型农业主体加入,终将是空中楼阁。归纳起来,实际上我们真正要走的是一条农民、农村、农业协同发展的乡村现代化道路。”为此,风土(北京)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轰伟提出了建设乡村4.0版本的设想。
“如果说,过去的新农村是乡村现代化的2.0版本,美丽乡村建设是3.0版本,特色小镇是3.5版本,那么田园综合体则是一个更为高级的形态。在这里,不仅有着老农民,更有着被乡村吸引、愿意从城市回归乡村、参与‘三农’发展的新农民。”轰伟说。
撬动思维激发金融和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
自今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以来,田园综合体成为特色小镇之后,又一投资新蓝海。当前,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应从哪里来?
除了农村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条件之外,此次还对投入资金有了明确要求——“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这意味着,试点地区要利用撬动思维,积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
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特色小镇”一哄而上的情况,通知明确,要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早在政府推动此次试点之前,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诚就开始在无锡阳山镇的一个乡村“探路”田园综合体。为了保留田园生态,当时他要求“刀下留房”,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复村落自然形态。
“在乡村建设中,不论是政府试点还是投资者,都不能太理想主义,要审慎地对待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汇聚在一起,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考验的是地方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者的资源整合能力。”张诚说。(文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