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中段。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历代均有维修。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潮州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住持厅等。
金刚殿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天王殿,其特点是檐柱为木石相衔接,下为八瓣圆肚石柱,上为圆木柱。前檐柱上端的木柱直接墩立于石柱之上,后檐柱的木石柱之间垫有圆斗,斗底作十字卯榫与石柱顶部相交,柱础为石覆盆。后檐明次间石金柱也安于覆盆柱础上,柱上共安有十一个圆形瓣式檐斗,层层叠叠承托檐檩。在平梁和四椽底左右两端,均出二跳华栱,在六椽底下出三跳华栱,而在六椽上于四椽上端共叠四个圆斗,接上又叠四个方斗承托檐檩,同时在四椽之上,于平梁两端亦叠六个方斗顶托檐檩。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红墙丹瓦,雄伟壮观。殿前有月台,殿身设附阶周匝,两侧石栏杆各嵌栏板八块,分刻“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旁道遐昌”十六个楷书大字。月台与附阶七十八块栏板上雕刻释迦牟尼出家故事及奇花异草、珍兽瑞禽,其造型古朴,线条凝练。殿前有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潮州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
藏经楼中,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间《龙藏》一部,系当时年居八十高龄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法师餐风饮露,步霜踏雪,历尽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晋京所请,共7240卷,分装在724函中,当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1987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龙藏”,因乾隆下诏撤毁部分经版和经书,致全书残缺不全,为补齐全书,文物出版社派员走访全国十多个省区寻找底本,以补缺损,最後在这里找到被乾隆毁版的四函经书,得以补版,足见其珍贵之极。
潮州开元寺于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