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以传统耕作方式作为载体的农耕文明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基因仍需要我们传承和继承。
休闲农业中的农耕文化
闲农业是集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具有农业产业、服务产业、文化产业的多重特点,特点如下:
一、乡土文化活动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化,至今我国依然传承着丰富的乡土文化,比如民间的秧歌会、民歌会、民俗节庆。这些文化活动蕴含着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这些文化因素的挖掘,可以拓展出今天我们发展休闲农业的新理念。
二、祖先的农耕遗存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祖先留下了丰富的农耕遗存,对这些遗存的挖掘和利用也是我们发展休闲农业的一种途径。比如云南省红河元阳哈尼族梯田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今天这种农耕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展示方式,耕作者既可以通过农耕活动获得农产品,也可以将农耕活动本身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经营。
三、传统的庭院文化
农村人大多居住在庭院之中的,各地的庭院展示着不同传统二道庭院文化。比如以齐鲁为代表的山东地区的“五亩之宅”。在今天,通过挖掘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就可以将其视为乡土文化产品,来供人们参观和体验。
四、农耕工具发展演进过程
农耕工具的不同发展阶段代表着不同的农耕时代。每个时代的农耕工具所蕴含的当时的科技水平、文化倾向是值得后人回味的。因此,在研究农耕工具的发展演进过程,从中挖掘出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各地兴办的“农具博物馆”“古旧农具展示厅”等活动,都是针对农耕工具发展演进过程来经营休闲农业。
五、种植作物发展演替过程
经过祖祖辈辈的那个经验的传承,在我国黄河流域逐步形成了以种植旱粮为主的耕作习俗和在长江流域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习俗。对农耕作物发展历程的挖掘,对古老传说中文化因素的探究,都可以成为我们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路。
六、勤劳、朴实、憨厚的乡土精神
勤劳、朴实、憨厚的乡土精神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依然为人们所推崇。人们繁忙之余中希望有更多的闲暇,而在闲暇之中就希望回归乡土,体验那朴实无华的乡土风情。因此,对人们崇尚的乡土精神的挖掘也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新思路。
在休闲农业中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深入挖掘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将我国灿烂悠久的那个文化作为当今休闲农业的“文化基因”,这样农耕文化就能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体现农耕文化元素
耕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载体,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项目设计中,具体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农耕文化”元素呢?
1、土特产或农副产品的各种传统加工技艺
咸鸭、蛋板鸭、松花蛋、醋、臭豆腐、香肠、酒、酱菜、蜜饯、果脯、火腿、腊肉、茶叶、蔗糖等各种制作工艺,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值得传承。
2、农耕信仰和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农耕文化的神话传说已经流传千百年,农耕信仰沿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先民希望通过祭祀天地而获得消灾降福和佑护。包括信仰和传说:如各种拿农产品进行的祭祀活动。
3、农事活动经典歌谣、农谚
最早的歌谣咏唱的是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采集和农耕。农谚是从歌谣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讲的是农业生产,类似于现在的技术指导手册。
4、手工技艺,及农民艺术作品
造纸、刺绣、紫砂、泥塑、农民画、剪纸、根雕、景泰蓝、雕漆、花丝、织布、青瓷、水轮、水碓等各种精湛的传承技艺,包括各类民间艺术,不少仍在广泛应用。
5、传统的农耕体验
各种作物的栽培种植、精耕细作等,包括耕种、浇水、定期施肥、除草、捕捉灭虫等农耕体验,以及插秧、堆肥、打场、传统收获及晾晒技巧、采摘果蔬、修剪果树、嫁接、栽桑养蚕、垂钓、捕捞、养殖等;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6、传统饲养技术经验
我国先民在畜牧和兽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相马术、阉割术、杂交术、填鸭术等饲养技术经验,至今仍熠熠闪光,值得学习和传承。
7、生产和商贸习俗
千百年来,我国形成了很多祈求农耕丰收,传统种植经验的生产习俗,几乎存在于农耕生产的每个阶段,且随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具有很强观赏性。
8、时令和节气
二十四节气,源自农耕文明,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宝贵的农耕文化之精髓,是华夏民族认识、把握、运用自然规律于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发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节气文化。比如二十四节气歌。
9.生态农业景观
传统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有“农牧结合”“农桑结合”“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模式,特别是梯田种植、桑基鱼塘、坎儿井、淤地坝和稻-鱼-鸭、猪-沼-果等传统模式,不仅具有悠久历史,生态景观也很美,不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0、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和原产地保护
勤劳智慧的中华先民,创造和培育了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可按地域分类办特产展销馆展销。还可以通过对传统名特优产品进行原产地保护,可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
11、古村镇村寨民居保护
中国古村落有优美的山水环境,有数百年以上的建村历史,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本。很多古镇、古村都凝聚了很多先辈的智慧,是一大笔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发展农耕文化的意义
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能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传承农耕文化能促进中华民族健康生活
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总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顺应自然的人文理念。比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提倡药食同源,我们吃的中药、吃的天然食物,都是来自于自然界。药食同源,千百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民族昌盛。
例如,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草根堂农场开发出“中草药园”农医游新模式,摒弃了种植传统大田作物的理念,选择用桔梗、瞿麦、紫苏、薄荷、益母草等30种(药食同源)中草药取而代之,这些中草药不仅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食用。草根堂农场的成立,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品尝到美味的养生药膳,喝到养生茶饮。“让人们玩得舒心,吃得养生。”
二、传承农耕文化能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传承农耕文化,汲取农耕文化中的精华和营养,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都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倡导“天人合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是当今我们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理念。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三、传承农耕文化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部分乡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农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逐年增加,部分地区农场的农业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与牲畜的安全。要治理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也能从农耕文化中获得启发。
我国传统农业利用多样化的种植,来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这既能净化农耕环境,也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因此,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进而为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四、传承农耕文化能丰富乡村田园风光
农耕文明的遗迹和乡村生活形态,都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在城市压力增大。因此,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希望在假日能到郊区乡村观光休闲、度假休闲,通过改变环境来放松身心、恢复体力和精神饱满。
古朴的乡村农耕情调,是农耕文化的载体,其韵味独特、风光怡人,独具田园情调。消费者通过深入乡间体验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农事活动,来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享受农耕文化对精神的陶冶。通过休闲农业,不仅为农业发展注入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强人们保护乡村资源和乡村环境的自觉意识。伴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我国乡村会越来越美,诱人的田园风光会不断激发人们情感深处的那一缕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