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们养老?专家给出几个“参考答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1-13 11:12:23  来源:新华社
核心提示:一面是老龄化程度加深,一面是养老护理人员短缺。谁帮我们养老?这个听起来有些“扎心”的话题,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对此,记者采访老龄问题专家,给出了一些“参考答案”。

  一面是老龄化程度加深,一面是养老护理人员短缺。谁帮我们养老?这个听起来有些“扎心”的话题,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对此,记者采访老龄问题专家,给出了一些“参考答案”。


  调查显示,我国90%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在一些地方,互助性养老,正成为居家养老的选项之一。


  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服务并存储服务时间,年老后可享受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作为互助性养老的一种模式,“时间银行”已在江苏、上海、北京等多地试点。居住环境改造、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家政服务……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表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成为汇聚社会人力资源、鼓励全人群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



  在城市里,“时间银行”“老伙伴”计划这些互助模式行得通,而在农村,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难题,能否互助解决?


  通过在河北、四川、山西一些地方调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王列军发现,这些地方的互助性养老模式符合农村实际,而且大多数是农民自发建立的,有活力、有凝聚力。


  “吃住一体”型、“管吃不管住”型、“公共文体娱乐+上门服务”型……各种类型的互助性养老模式,依托村级老年协会、依靠有威望的老人带动组织,通过“少老人”帮“老老人”来解决“缺人”问题。


  “目前来看,资金是多方筹集的,对政府的依赖度不太高,成本很低,灵活性强,而且促进形成了敬老助老孝老的良好氛围,带动了家庭养老。”王列军说,政府主要发挥资金支持和宏观指导作用,可通过购买服务引导对口社会组织积极扎根农村,来激发村庄内生活力;同时,巩固家庭在农村养老中的基础作用。


  即便是互助性养老,也离不开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业内常说“做养老不赚钱”,如何增强社会各方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建议,出台“税费抵扣”政策促进医康养产业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看,税费抵扣做得好,对保障民生、激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王虎峰认为,可制定老年医养产品和服务目录,通过税费抵扣或直接补贴政策,刺激对目录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实行“链式功能医康养”模式,将服务内容从医养结合延伸到老年人生活用品、其他用品等领域。


  其实,不管谁帮我们养老,个人也总要为自己的老年期做点财富储备。那么,养老金制度需要怎样完善,个人又该如何“储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表示,国际上普遍选择国家、单位、个人养老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而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急需强化“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董克用说,“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不是现收现付的,而是完全积累的。其中,“第三支柱”是个人主导的,通过在年轻时积累养老金,到年老时使用。“越早积累越好,因为是复利的概念,如果存40年,最后拿到的收益80%都是复利的收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认为,中国养老金资产储备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应把“第一支柱”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利用起来,作为夯实养老财富储备的载体;尽快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


  归根结底,老龄化问题挑战的是全龄人群,解决养老问题也需要方方面面付出努力。专家认为,应“多管齐下”,做好各项战略和制度安排。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个由八个战略支柱构成的战略体系。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安排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柱,重点是健全完善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要求、从出生准备到身后安排的覆盖全生命周期无缝对接的制度安排体系,包括生育制度、就业制度、退休制度、养老医疗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身后遗产和相关事务制度等,并依托这一制度安排体系健全完善相应社会服务体系。


 
标签: 老龄化

本文标题: 谁帮我们养老?专家给出几个“参考答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60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