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镇,位于成都市郫县,始建于唐仪风二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称川西最富裕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的“崇”即是崇宁县,也就是今天的唐昌镇,为成都府南河上游生态绿色屏障,素以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誉称。现有梅花井、文昌宫巷、文庙、翰林院、圣像寺、大椿巷、梁家大院等历史遗迹,体现了唐昌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
翰林院:川西地区唯一现存的翰林院。保存较完整,是清同治甲戌进士翰林院编修罗锦文的宅第。建于清代,为木结构复式四合院附以厢房,面积为1245平米。全院皆为悬山式屋顶,除大门为抬梁式梁架外,皆为穿斗式梁架,大门两侧有浮雕花墙,全院房柱均有空雕。
罗锦文,字郁田,四川崇宁桂花场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运河道。擅长书法。
翰林院门前的双桅杆,乃科举时代功名构筑物,桅杆数有单双之分,喻其“才高八斗”。进士以上功绩显赫之大官,准许营建双斗桅杆,斗数即显主人身份与地位。
纪念碑:修建于1946年2月,现保存于崇宁公园内湖畔桥头,四周古柏掩映,庄严肃穆。是当时崇宁县人民为纪念抗日浴血阵亡的川军将士和抗日胜利而修建的纪念碑,是四川人民抗日救国的重要见证,也是附近片区唯一尚存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圣像寺:位于南街,初建于唐,明初培修,清代扩建。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和韦驮等神像。庙中栏杆均是峡石砌成,浮雕人物,千姿百态、生动活泼。
玉皇楼:清代建筑,三层木结构,是过去全城最标志的高楼。有诗云:“西蜀多奇景,锦城望江楼”“人不到江楼,妄作西蜀游”,而望江楼修建的样板正是玉皇楼。
文庙:始建于宋,清初复休,庙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石柱上精美的联文,均为名流手笔,远近驰名。
建筑体量虽小,但其壮观雄伟的风貌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仍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进庙门,右手边就是一个泮池,泮池源于孔子课余时带弟子参观鲁国天子演绎礼仪的宫殿,后世把入学称为“泮宫”,读书人入学则为“入泮”,泮池上有三座拱桥,因此得名为三洞桥,每座桥头有两头石狮,看上去颇为雄壮,走上拱桥便能看见櫺星门,走过櫺星门来到大成殿,左侧是西庑,右侧是东庑,崇宁人文厚重,英才辈出,文风鼎盛,自宋明清以来,先后考中文武进士四十一人,举人数百。
文昌宫巷建于清乾隆十年,占地约三亩。原文昌宫魁阁即毗邻文昌宫巷。魁阁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计四层,有二十余米高,当时与东街玉皇楼为崇宁标志性建筑。魁阁为崇宁名匠人杨前生、杨晏如叔侄所建,为木穿逗建筑结构,檐牙高啄、飞阁流丹,全阁无一铁钉使用。
大椿巷:位于唐昌古镇核心区,巷深300余米,走进巷子就感觉穿越到了民国时期一般,经典的青瓦坡屋顶,清水砖墙,这才是有历史的古镇。漫步在小巷中,安静闲适,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只有树叶的沙沙声,让人瞬间就感觉喜欢上了这座古镇。
梅花井:相传是当年大明王朝的崇宁王府喝水和酿酒的取水处,又叫梅花御井。
都说逛过梅花井,才算走进过唐昌人的生活。相传是当年大明王朝的崇宁王府喝水和酿酒的取水处。它不仅整个古镇中资格最老,也曾是重要的水源。
梁家大院:相传有十四个天井,大小房屋九十七间,占地二十余亩的梁家大院,是唐昌古镇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这个修建于晚清时期的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位于北正街158号,深藏于背街小巷中,如果不仔细寻找很容易被忽视而过。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