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白石桥东长河(高粱河)北岸,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五塔寺。五塔寺环境安谧清静,为明清两代巨刹。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初年,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成祖文皇帝(朱棣)时,西番班迪达来供金佛五躯,金刚宝座规式,诏封大国师,赐金印,建寺居之”。诏寺按中印度式建金刚宝座塔,并将如来金身藏于塔中。
五塔寺初建时有“大殿五楹,后为金刚宝塔,塔后殿五楹,塔院之东为行殿。建成后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映西山。寺内明成化年间御制碑记载曰,“寺址土沃而广,泉流而清,寺外石桥望去,绕绕长堤,高柳夏绕翠云,秋晚春初,绕金色界”。张翰在《晚春集真觉寺》中则赞曰:郭外春尤在,花边坐落晖。柳深莺细细,桑密鸞飞飞。一水金光动,千林红紫微。徘徊香满地,约马缓将归。《燕都游览志》则称五塔寺,前临桥,桥临大道,夹道长杨,绿荫如幕,清流映带。由此可想见五塔寺当年美轮美奂的景色。五塔寺因其美景成为当时京城游人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的好去处。
五塔寺不仅景色秀美,寺内的佛塔——金刚宝座塔更是“国宝”。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两千余年来,我国所建佛塔不计其数,但金刚宝座塔仅有十余座,且形态各异。只“五塔寺之金刚宝座塔,为印度伽耶塔式”。原塔在印度已毁,现在印度的伽耶塔是按照五塔寺之塔的图样,由英人出资重建的,但较五塔寺之塔略小。
“此种式样之寺塔建筑,在全球仅此两处,中国此塔,载在印度及西文书报,极为研究建筑学及教典者所重视,与普通古物仅有古代时间性质者,尤不可同日而语”。而五塔寺名之由来,也因寺中金刚宝座塔而起。成祖文皇帝择地西关外为班迪达建寺,本赐寺名为真觉,而真觉寺却因寺中造型独特的金刚宝座塔,而被世人形象地称为五塔寺,人们口口相传,它的本名真觉寺反而被人遗忘了。
金刚宝座塔是在方形高台上建五座密檐式佛塔,中间为主塔,四周为四座副塔,主塔较高,副塔相对矮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佛塔。它起源于古印度,相传古印度阿育王为纪念释迦牟尼,在其成佛处(菩提伽耶)建造纪念塔即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造型象征着礼拜金刚界五方佛,佛经曰,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位部主,中为大日如来佛,东为阿闻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
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金刚宝座塔上的五座塔则分别代表这五方佛。按西域记:五塔因缘,拘尸那揭罗国,即中印土。娑罗林精舍,有塔,是金刚神辟地处。次侧一塔,是停棺七日处。次侧一塔,是阿泥楼陀,上天告母,母降哭佛处。次一塔,是佛涅磐般那处。次侧一塔,是佛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又按僧祗律云五塔因缘,五塔代表佛生处,得道处,转法轮处,佛泥疽处,菩萨像.辟支像.佛像、佛脚迹处。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十一月初二建成,全塔通高15.70米。宝座高7.7米,系砖和汉白玉砌成。分6层,逐层由下而上收进呈梯形。最下一层为须弥座,其上5层,每层刻有一排佛龛,龛内刻佛坐像一尊。宝座南北辟券门,南门上方有明成化九年御制匾,上书“敕建金刚宝座”。券门内设方形过室,与过室相连的是环形塔室,中央竖立塔中心柱,四周设佛龛,供奉四尊佛像。
过室东西两侧辟小券门,内藏上下两侧共88级台阶,盘旋曲折而上可达宝座平台。平台上分列5座方形密檐式石塔,中央主塔高8米、13层,四角副塔各高7米、11层。各塔均由预先凿刻好的石块拼装而成。与班迪达所献图样不同的是,古代工匠们在建造时没有拘泥于已有图样,而是按照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加以变化,特别是在前三塔中间加盖了一座中国传统样式的,代表“天圆地方”之意的重檐琉璃罩亭,黄绿色琉璃瓦罩亭与淡橙黄色五塔相符相映,使整个宝塔更具神韵。这座金刚宝座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和细部上采用中国式样,明显地表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与印度建筑相互结合的创造性杰作。
金刚宝座塔塔座和塔身上遍刻佛像、梵文和宗教装饰,雕刻手法流利圆润,线条纤细流畅,精美绝伦,堪称明代石刻艺术的代表。其所使用的题材内容包括,四大天王、金刚杵、降龙伏虎罗汉、佛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狮子、孔雀、象、马、卷草、梵文等,种类繁多,但华美而不零乱,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神话世界中的图景。
宝塔雕刻中有两点十分突出。其一是佛足石,在中央主塔正面须弥座上凸雕有一双与成人大小一样的足迹,足心向外,下面托以盛开的莲花。传说佛祖圆寂之前留足迹于摩揭陀国一块石头上,后人刻佛足以示敬仰。这种凸雕佛足在北京寺院中仅此一处,其他地方的佛足均为凹刻。其二是,在宝座和五塔须弥座上刻有大量的梵文和部分藏文颂词。这组文字是浮雕阳文,为北京保存此类石刻中所仅有。颂词共四十四句,最后一句是:“为皇帝与国家等安好,愿一切均吉祥。”在清朝时,乾隆皇帝曾两次选址五塔寺为其母祝寿。
五塔寺也因此两次重修。第一次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母亲六十寿辰时,重修五塔寺,后为避雍正皇帝胤祯的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第二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母亲七十大寿,五塔寺作为祝寿的主要场所进行了全面修葺。寺内主要建筑的屋顶全部换上了代表皇权的黄色琉璃瓦。
五塔寺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显示出一派皇家寺院的威严气势。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正殿殿额和楹联,塔东尤有御制重修正觉寺碑文以作纪念。当时请来了一千名喇嘛在此诵经,各国使臣、王公大臣都前来朝贺。此胜景被绘制成一幅名为“厘延千梵”的彩图,图中再现了五塔寺的全貌,南临长河中轴线上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塔、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列钟鼓楼、廊庇配殿等大小二百余间房屋。
清朝后期,五塔寺逐渐衰落。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月,北洋政府蒙藏院以两千五百元的价格将五塔寺除金刚宝座塔及塔之四面地皮一丈及所有喇嘛堪布等旧坟以外共四十六亩五分二厘六毫的庙房、庙基及砖石树木卖给了一个名叫黄序东的人,此人则将五塔寺庙房作为私产拆毁,当作木材卖掉了。五塔寺不仅庙房被卖,金刚宝座塔上的小钟、塔顶亦频频被毁被盗。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夏间,金刚宝座塔被散兵游勇毁去一角塔顶;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金刚宝座塔主塔塔顶被完全盗去。
为保护五塔寺,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北平市政府公安局制定《保护五塔寺办法》。然而《保护五塔寺办法》并没有能够制止不法之徒,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据五塔寺看守员王子源报告统计,又有散兵游勇登上金刚宝座塔强行盗取塔上小钟,金刚宝座塔258个小钟,遗失已58个之多。到1949年,这座五百年的皇家寺院只留下金刚座塔和塔前两棵与塔同龄的银杏树了。
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五塔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现在的五塔寺被辟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历代珍贵的石刻艺术品与寺内金刚宝座塔相映成辉,古老的五塔寺又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