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被誉为“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翁丁村老寨火灾几近毁灭;2014年1月,独克宗古城突发大火,300多座老屋被烧毁;2013年3月,丽江古城景区发生了火灾,13户103间建筑被烧。本文提出针对传统村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及火灾防控措施,希望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隐患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传统村落集民俗历史与古建筑艺术为一体,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的重要宝库。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初步统计现存的具有传统村落性质的近12000个,充分保留传统格局或历史风貌,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寨等。截至2019年6月21日,全国一共5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6819个,翁丁村被誉为世界佤乡,是中国唯一一个完整保存了原始风貌的佤族部落,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一、传统村落、古建筑火灾频发高发之痛
传统村落、古建筑一般多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小火就容易发生火烧连营。2021年2月14日17时40分许,云南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过火房屋101户。2014年1月11日临晨1时10分左右,独克宗古城电器取暖器引发火灾,造成烧损、拆除房屋面积5.99万平方米,直接损失8984万元;同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火灾,造成1000余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970万元。这些火灾事故导致传统村落的文物和文化遭到毁灭性破坏,影响巨大,也充分说明做好传统村落的火灾防控工作已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传统村落、古建筑由于受到建筑材料、历史条件和技术手段等的限制,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疏散通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短缺等消防问题。传统村落、古建筑自身防火防灾功能相对薄弱的现状与旅游开发造成的现代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也带来更多的火灾隐患。
随着文物古建筑、传统村落等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相应出台了文物建筑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这些规定大多停留在管理层面,规定内容比较有限,尤其缺少防火保护的具体规定和措施。特别是针对传统村落的建筑修缮、维护、改造以及日常管理等,尚缺少专项的消防安全标准,与当前严峻的消防安全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并制定针对传统村落、古建筑的消防对策对于确保传统村落、古建筑具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村落、古建筑火灾防控难度大
(一)传统村落、古建筑建成条件与火灾隐患各异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风俗、气候、资源等差异较大,因而也导致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在位置、形式、建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例如,云贵地区的传统村落以木结构为主,江浙地区的传统村落以砖木结构为主;平原地区的传统村落地势平缓,车辆行驶方便,而山区的传统村落依山而建,车辆难以到达,只能步行;南方传统村落通常临河而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传统村落往往远离江河湖泊,水资源匮乏。不同地区传统村落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了其火灾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别,采取各项防灭火措施时可依赖的条件也存在差异。需要研究不同地区、类型传统村落的特点,分析各自的火源及防火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隔离、防火、灭火措施。
(二)控制连片传统村落、古建筑火势蔓延尤为关键
从独克宗传统村落“1·1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可以发现,火灾一大特点是蔓延速度很快、过火面积大,往往出现“火烧连营”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村寨缺乏消防规划、建筑耐火等级低、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等。由于传统村落建设年代久远,而且许多建筑还蕴含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因此,为保证传统村落的消防安全,需要结合传统村落建筑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在确保不破坏建筑本体,保留其原真性的前提下,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避免火灾大规模蔓延。
(三)乡村旅游、商业开发增加了火灾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许多传统村落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扩大了传统村落的知名度,提高了居民收入,并增强了全民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2020年3月31日被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增加了用火频度,旅游、商业开发给传统村落带来了许多火灾风险。例如,原先居民的住宅,改造为商店后增大了建筑内的火灾荷载密度,改造为餐饮店后增加了动用明火的频次,改造为娱乐场所后增大了用电负荷。这些风险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几率和危害增大,因此,需要研究旅游、商业开发所带来的火灾风险,并且针对各项风险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传统村落、古建筑火灾风险防控策略
火灾隐患是目前传统村落、古建筑、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威胁。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导致严重的人、财、物损失。传统村落和古建筑往往火灾烧损面积大,可燃物品基本烧毁殆尽;另外加之旅游经营商铺多、民宿等商住两用十分普遍,从而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从既有传统村落、古建筑的火灾事故看,需要吸取以下几点策略。
(一)重视古建筑火灾风险,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发生一起火灾,背后的潜在风险源往往达到三十处以上,而隐患的排查对于消除火灾又是至关重要的。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发现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按照隐患特征及类型分类进行整改,严格执行“五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制度,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不断加强传统村落、建筑、商铺、民宿、人员密集场所等消防专项治理工作,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二)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火灾防控能力
在确定传统村落、古建筑名录之始,就应将传统村落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消防建设内容,与村庄保护实施方案同步实施。还需明确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单位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到位,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市政消火栓进行改造,确保完好。同时加强传统村落专兼职消防力量建设,强制配备小型、轻便、高效、灵活机动的灭火救援装备和器材,提高巡查执法和及时处置火灾能力,并与村、居委会的义务或者志愿消防专业队伍进行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传统村落火灾防控综合能力。
(三)细化传统村落、古建筑特征的防火灭火要求
传统村落一般既不耐火也不耐水,尤其在高温燃烧下浇水骤然冷却,也容易严重毁坏。在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尤其是商铺旅游等开发地段,达不到《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要求的情况下,参照行业标准《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19-2007),使用简易自动灭火系统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标准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比,减少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组、湿式报警阀组等组件。充分利用自来水、高位消防水箱和室内消火栓系统来保证系统自动喷水灭火。和传统喷淋系统相比,由于减少了报警阀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等组件,降低居民负担。适用于传统村落、中小型营业场所数量多且密集,低耐火等级建筑多的特点。设置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建筑高度低于24m,面积小于500m 2的小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歌舞厅、茶楼、保健中心、网吧、酒吧等);
(2)设于两层及两层以上的老式砖木结构建筑中的营业面积超过50m 2的宾馆、饭店等商业服务网点以及塑料、纸张、布匹等易燃物集中的商店和储藏室;
(3)独立设置的营业面积超过100m 2宾馆、饭店等商业服务网点以及塑料、纸张、布匹等易燃物集中的商店和储藏室;
(4)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以外的地下空间等重要场所。
(5)设置简易灭火系统的场所最大净空高度不宜大于6m,持续喷水时间不应小于30min。
(四)加强节庆活动火灾防范,重视灭早火、灭小火
节庆期间与旅游旺季,一般流动人口与游客较多,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易引起火灾。加之民宿生活用热用电负荷增加,兼职消防员休假和原居民时有外出,小火极易蔓延成大火,如果木质结构房屋早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蔓延式火灾很难依靠室内灭火器扑灭。因此加强节假日烟花爆竹燃放安全和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知识宣传,提升游客和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四、总结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31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确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对于目前的现状,仍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消防安全,一村一策,专项落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完善古建筑消防规划与专项设计;明确古建筑保护范围及对象,在对古建筑防火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于传统村落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以及消防力量布局;布置必要防火隔离;改造周边道路,形成外围消防通道;增设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应用阻燃技术,提高古建筑耐火性能;积极建立消防一体的“防控、灭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