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千里江山图》中的园林意境营造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2-23 13:29:30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宋代园林重视意境创造,使其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缺乏现存实例的现状,文章试从宋代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探寻宋代园林的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先秦—汉时期,园林的形式多为:灵囿、灵台,此时的园林多为分享自然,具有较虽的功能性,供帝王和贵族狩猎、娱乐、游憩……等。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唐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转折点。魏晋南北朝,动荡的社会导致文人志向涣散,归隐田园以避世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到山水中,从此山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至唐代,山水园林向城市靠拢,出现了皇家园林,甚至城市园林,其造园以具象的自然为主,将自然山水引入到日常生活中造景由此出现。


  第三个时期便是宋代,该时期的园林造景注入了意境这种抽象的审美要求,这也得益于宋代文人巅峰造极的艺术创造与审美。


  由此,宋代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第四个时期——明清时期的园林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审美基础,也为明清园林到达登峰造极的地位做好铺垫。


  宋代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节点,其所强调的意境表达是明清园林意象化的雏形,因此宋代园林对于研究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年代悠久,宋代所能遗留下来的园林作品少之又少,很难得知当时园林的意境营造如何实现。


  目前学界多从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相关史料对宋代园林进行挖掘,如: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等。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宋代爱国女诗人李清照之父)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撰成《洛阳名园记》。


  《宋史·李格非传》云:“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此外,宋代山水画也是研究宋代园林的一个切入点,能侧面反映宋代文人对山水景观审美的倾向性。


  笔者就以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剖析解读,试对宋代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进行探索。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园林


  《千里江山图》由北宋末年轻山水画家王希孟所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作长1191.5厘米,宽51.5厘米,以长卷的形式,绘制出江南湖区之景。


  据史料记载,王希孟年仅18岁便完成该画卷的绘制,结合其短暂的生活经历和当时有限的交通条件可以推测,他并没有游历过众多的山川名景,只能以自己经历过的几处江山风景为基础,参考前人的山水画作品,结合自己对宋代江山的想象进行绘制;因此《千里江山图》是汇集符合宋代对山水画审美的山水场景,具有极高的代表性。


  ▲王希孟(1096年~1119年),北宋晚期著名画家,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并没有他的记载。


  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千里江山图》采用散点透视法,将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广阔无垠的江河湖水置入11米多长的画卷中,其中于山岭、坡地、水岸中点缀亭台楼阁或简屋陋室,布局具有秩序性和关联性,若以画卷边界为院墙,便是个大型园林,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将形态各异的自然景物和建筑人物串联起来,赋予山水画以场景感。


《千里江山图》中的景观元素


  1、图中之山


  绵延起伏的崇山是《千里江山图》的重心,山与山之间主次分明、张弛有度,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无尽的山景。整个山景呈金字塔形分布,主峰最高且位居画面中心,两侧群山围绕主峰,层次分明。这样的构图反映出宋代文人艺术家已经具备成熟的层次营造手法,也能说明其在造景时对空间感的需求和重视。


  2、图中之水


  《千里江山图》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环绕山脉的水景,形态多样,分为江河、溪流、湖水和瀑布……等。


  水景的巧妙分布打破了画卷中重山所形成的厚重感,为画面增添了趣味性和流动性;同时也反衬出重山的巍峨与宁静,由此可见宋代艺术家对水景具有较高的审美要求。


  3、图中之树木


  《千里江山图》中树木分布也独具特点。


  平原上的树木高大挺拔,透过繁密的枝叶可看到远处的山景,衬托出平原的辽阔;位于高山上的树木多低矮密集,反衬出重山的雄壮;沿小径布置的树木以柳树居多,突显出曲径通幽的意境;围绕建筑布置的树木或低矮或高大,或聚或散,给人忽而世俗忽而仙境的感觉。


  宋代艺术家能够巧妙借助树木的种类来营造不同的意境,实现丰富多样的审美需求。



  4、图中之建筑


  《千里江山图》中不仅有山高水长的风景,也有世俗场景。


  画中建筑类型多样,其中描绘了几处散布的住宅园林,从画中可以窥探出宋代园林建筑布置特点。


  一种是宅畔建亭,即沿着宅院旁建小亭;


  一种是布置在住宅正堂中轴线上;


  此外还有随地形布置的小亭台,有较简单的周线控制。


  以上三种园林的布置形式,能够直观反映出宋代艺术家对园林建筑的审美标准以及布置手法。


  此外,《千里江山图》中船只、水岸、桥梁……等要素是将长达11米的画卷串联起来的纽带。以桥为例,画中桥的种类多样,有亭桥、拱桥和木板桥……等。


  其中体量最大且为画卷重点之一的是连接平地和山地的梁柱桥。桥作为连接景观节点的重要枢纽,既是景观元素,也是重要的观景点。


  《千里江山图》的表现手法


  1、层次协调


  《千里江山图》虽然卷面庞大、景物繁杂;但却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得益于艺术家对画面层次的把控。


  图中的层次可分为纵向层次和横向层次,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纵向层次由远景、中景和近景组成,形成景深的艺术效果。


  横向层次则体现在长达11米的画卷景区划分分而不离、隔而不断,用水岸、船只、桥……等进行巧妙连接,层次幽深,使得画面富有深远的意境。


  2、虚实相间


  《千里江山图》之所以给人以既不沉重也不飄渺的视觉感受,在于图中以山为实,以水为虚,山和水比例恰当、虛实相间,能够突出画面的主体;同时也能提高画面空间的流动性,营造出既写实又具有想象的意境,这是宋代艺术家对山水审美进行抽象化的一种形式表达。


  3、露藏相辅


  北宋绘画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


  意境的营造在于露藏相辅,如:《千里江山图》中时隐时现的溪流、若隐若现的群山。


  “露”是观赏者的切身感受,“藏”则能引发无限的遐思,露藏相辅,提高画卷的审美深度。


  4、《千里江山图》与宋代园林意境营造


  上文以景观元素和表现手法为切入点,对《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其他同时期山水画可发现,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倾向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具有一定关联性。


  正如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提到“宋代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唐代更为自觉,同时也更为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不仅私家园林如此,皇家和寺院园林也有同样的趋势。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园林是自然山水的微缩,对自然山水的审美理解与倾向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笔者将这两个切入点引入到宋代园林,尝试对其所蕴含的意境营造进行解读。


  首先,从景观元素方面进行解读。


  例如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对水景塑造意境的处理方法,在园林中同样也能体现出来:水是造园必不可少的要素,水或阔成池塘,或凝成小溪,贾穿在整个园林中,以动衬静,凝聚园林的意境。


  大多数私家园林虽规模较小;但是有水必有桥,此时的桥与山水画中的桥类似,同样具有连接景观节点的枢纽作用,深化园林意境的层次。


  又如在植物应用上,园林造景时同样会借用树木的枝繁叶茂使园中之景若隐若现,到达含蓄的园林意境。


  在园林树木的选择通常也有两种,一种是高大的树木,另一种则是低矮的灌木丛,两种类型的树木各司其职,协调搭配,烘托园林所要表达的氛围。


  若园林需要宁静深远的氛围,则多种植高大的树木,起到遮阳效果,因此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若园林需要明亮视觉开阔的氛围,则以低矮的灌木丛为主,布置在建筑周围或者小道两侧等,既能改善园林的微环境,又能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其次从表现手法方面对宋代园林进行解读。例如《千里江山图》利用层次协调法来塑造山水画中深远的意境,园林同样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用多样的层次创造丰富的景观,以实现景深的效果,深化园林中的意境表达。


  又如《千里江山图》利用露藏相辅的方法,提高画卷的审美深度,在园林意境空间营造上也关注“藏”所形成的深远又含蓄的效果。


  由此可知,《千里江山图》中宋代艺术家对于二维平面的审美倾向实际上也折射了该时期对三维空间的园林意境的营造,而这种意境营造同样可以通过对景观元素的合理应用,结合园林造景表现手法得以实现。


  宋代园林重视意境创造,使其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缺乏现存实例的现状,文章试从宋代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探寻宋代园林的意境营造。


  通过对《干里江山图》画面的层层解读可知,宋代艺术家主要通过对山水画中的景观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把控,实现山水画美感的塑造,并且发现这种审美倾向与园林中的意境具有一定的联系。


  由此将对《千里江山图》研究的切入点引入到宋代园林中,使得对宋代园林意境营造的理解更加清晰,对目前关于宋代园林的研究以及现代景观设计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需园林古建筑营造、传统古建筑修缮,(仿)古建筑设计/施工、园林绿化、室内外装修装饰等,可咨询杭州梵华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 浅谈《千里江山图》中的园林意境营造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6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