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稼楼古镇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楼古镇这样大规模的文化历史遗产,在上海已很少见了。
召稼楼名字的由来
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
召稼楼古镇游玩攻略
上海闵行区召稼楼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拥有五百年的人文历史,源于元初,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有保留众多明清古建筑如“礼耕堂”、“梅园”等。2008年,召楼古镇正式启动修复改造,它的改造秉承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汁原味地重现昔日光彩。
步入召稼楼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香古色的高高大大的牌坊,上面用红底金字写着“召稼楼”。古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静静的流着,古镇依水而建,杨柳摇曳垂岸,水光潋滟,蓬船往返,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富有诗情画意。古镇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色彩分明,比别的古镇更显亮堂和简洁,这是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飘扬的酒旗和古色古香的牌匾、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就像在清明上河图里面一样。借用(唐)王维的一句诗恰如其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召稼楼古镇环境优美,河水碧绿,宛如美玉。古镇建筑很有明清风格,一座座古老的木屋排列整齐,一条小溪静静的流着,在阳光下,似一条银链。半圆的桥洞和水中倒影还有一些亭子座落在河边;不时有几艘小船在河中划过,江南的水乡风光秀丽。穿过老街,我们来到了河边,河上有一座名叫“报恩桥”的石拱桥,岸边的绿柳在微风中摇摆;青绿蜿蜒的河水上架着一座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中倒影映入眼帘。接着就来到了美食街,召稼楼古镇美食也是甚是有名。
召稼楼古镇美食
召稼楼古镇美食有“召楼三宝”: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和召楼拆蹄。
召楼大曲:已失传。
召楼羊肉:鲜美爽口,不膻不腻,是佐酒佳肴;来碗羊肉面一级棒(谈家召楼集贸市场有售)。
召楼拆蹄:色泽红亮,甜而不腻,肉质细嫩,酥烂浓香,鲜美可口(召楼人都会做)。
召稼楼古镇的酱菜的生产历史悠久,其中小乳酱瓜相传在明朝时被定为宫廷贡品,又脆又甜。早上吃稀饭时切一小碟放餐桌上吃最好,非常爽口。此外召稼楼古镇的“老八样”也很有名,分别是召楼拆蹄、本帮三鲜、扣三丝、扣蛋卷、扣鸡块、扣咸肉、桂花肉、金针木耳河鲫鱼。
召稼楼古镇还汇集了各种江南特色美食小吃:下沙烧麦、汤圆、刺毛団、肉皮汤、现磨年糕等,还有各种干货、炒货、熟食、点心等样样齐全,有的美食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召稼楼古镇景点
礼园
在这秀美的仿古园林里,乡人们特意为两位改写上海历史进程的先贤建造了纪念馆。秦裕伯纪念馆的中央,安置着著名雕像家创作的高2.6米的馆主铜像。明初,秦裕伯被朱元璋封为城隍,成了上海的保护神,又被人们誉为“奋身一出、为民请命”的人杰……
叶馆
迎面也是一座铜像。据记载,叶宗行的最大功绩在于疏浚范家浜、汇并吴淞江、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为数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专家说: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叶宗行功莫大焉。纪念馆门口挂有高式熊先生书写的对联:“论议开江功百世、廉勤敬德品千秋”。此时此刻,我们为先贤的开拓精神和历史功绩肃然起敬。
在这里,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既放松地阅读那农耕时代的文化历史,品味海派文化的包融、欣赏众多的楹联妙语,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感悟人生的哲理。
召稼楼古镇地址
上海召稼楼古镇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沈杜公路2059号。
召稼楼古镇交通路线
上海地铁8号线到最后一站沈杜公路站下,换乘公交175路或闵行10路公交车,就可以到召稼楼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