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岀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镇。但在探索中,问题也不少,有些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生搬硬套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对这些进行了深刻分析。
一、精准建设特色小镇为什么如此重要?
1、特色小镇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都有好处。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过度集中,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影响了经济均衡发展,而特色小镇既能疏解大城市的部分功能,也能构成城市周边的综合承载力,加快资源要素的集聚,从而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提高有效供给和扩大内需的新动力。现在经常提新旧动能转换,我认为特色小镇就是新旧动能比较好的转换。
2、特色小镇能让公共资源配置更合理。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造成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教育卫生医疗资源紧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小城市和新农村同样提供良好的公共资源。但农村完全按城市标准配置公共资源不现实,怎么办?特色小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或者叫中间地带,可就近解决租房、交通、就医就学等问题,吸引年轻人、大学生回乡创业,就地成就科技创新事业。现阶段,农村人口不可能到城市做高科技,但在特色小镇可以从事一些服务业,这样,不仅大城市的功能得到了疏解,人口迁移的成本也能降下来,这是在为小城镇“添色”,为大城市“减负”。
3、特色小镇能为逆城市化做准备。从美国、日本等国的发展看,城市化率超过70%,就会出现逆城市化趋势,而承接大城市的人口转移,主要是卫星城和小城镇。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变了,强调慢生活,退休的老年人需要健康宜居,小镇生活恰好为他们所欢迎;年轻人在忙碌了一周或者在假期,需要放松,这两方面的需求,特色小镇都能满足。如嘉善大云镇地处上海周边,按照上海“缺什么、什么”的思路,发展旅游休闲小镇,承接上海周末的休闲人口;嘉善杨庙镇建设仓储物流小镇,90%的仓储物流与上海对接,再辐射到浙江、江苏、安徽,现在嘉善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色小镇,已吸引上海的中学到本地开分校,社保两地都可通用。
二、想建好特色小镇,必须坚持的3大原则!
1、要按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建设。本色之美,在于自然,特色小镇只有植根自然才有生命力。如华侨城规划在云南大理、丽江、腾冲、普洱等地,借助古镇古村等自然风光,构建特色小镇;在京杭大运河沿岸,挖掘自然遗产,按历史文脉建设特色小镇。现在,全球知名的小镇,绝大多数是依托自然、历史、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的。
2、要抓住特色产业精准建设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区别于普通小镇的建设,它应该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和产业园区的概念。除了历史文化悠久之外,特色小镇一般都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因此,建设特色小镇不在于规模多大,而在于有没有特色。我去过一些旅游景区和小镇,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不转变这种模仿的开发模式,有何特色可言?没有特色的小镇是很难吸引人的。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在河北规划建设足球小镇,它本身就有足球俱乐部,还有一些地方建设通用航空小镇、葡萄酒小镇等等,都以其特色而很难让对手模仿;浙江蓝城在规划设计小镇之初,就确立了现代农业、养老、健康等特色产业,并把他们的学科带头人也引到镇内,让特色产业跑不了、搬不走,无法复制。
3、要留得住人。留得住人的小镇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工打,有房住;第二,子女能有一个好的教育,老人有一个医疗、养老的保证;第三,游客能享受便利的交通和其他服务。除此之外,小镇要缩小贫富差距,让各阶层和收入不同的家庭,都能享受到良好和平等的生活服务,让城市目前还实现不了的人与人的包容关系,贴得更紧、更能融合共享发展。现在,一些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中,就强调为特色产业提供产业工人,如浙江蓝城的农业小镇、华侨城的旅游小镇,都能吸引新的产业工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这是小镇能长久发展的保证。
三.警惕这6大问题:亟待解决!
1、要呼吁有关部门为“特色小镇热”降温。近一阶段,有些部门提出要建200个民族特色小镇、2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机构提出要建1000个旅游小镇;有些机构提出要建500到600个文化小镇;有一个省提出要建105个特色小镇;有个设计机构甚至提出有设计5000个特色小镇的能力。这里面,有些是重叠的,有些是交叉的,有些为重复申报,同质化非常严重。但按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的“147号文”,到2020年,全国才争取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这么大的规划和建设量,我们把它放在哪里?这些小镇是不是真正值得建?建成后会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依我看,以量化的指标和“大跃进”的速度发展特色小镇,既不切实际,也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后遗症。
2、要防止“房地产化”。特色小镇不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盖房子。特色小镇一旦“房地产化”,就会背离初衷,拉高土地成本,最后演变为一窝蜂上马,带来不必要的小镇库存,尤其是一些规划未达标、脱离实际的特色小镇项目,现在下马比上马后形成浪费更为明智,也更为紧迫。
3、要防止“长官意志”。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要营造一个市场主导、分工明确、政企有效合作的氛围,使特色小镇建设能提供有效供给,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我认为,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内容。
4、要绿色宜居发展。特色小镇不仅要宜业,也要宜居,要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发展,尤其是一些绿色小镇,要考虑多用绿色建材和部品,使特色小镇做到低碳节能可循环发展,并且尽量按照绿色建筑和产业化、集成化的标准进行。
5、要金融创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建设,再到运营管理,都要有因地制宜的金融解决方案,创新并设立非物质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保护、疏解和承接大城市功能等专项的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支持渠道,支持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6、要有考核和退出制度。对规划设计和选址不合格的小镇,或自然地理不适宜发展的特色小镇,应制定退出名单。通过第一批、第二批申报成功但考核验收不合格的,也应在下一步工作中停止政策支持,建立退出机制,使特色小镇名副其实,像我们的古人一样,给子孙后代留一笔财富。(文/招商引资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