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屏古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村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3-10 13:00:35  来源:爱三门网站  作者:宁海葛劲松
核心提示:“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潮”,东屏古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村庄”。东屏古村,背靠龙母山,村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过,村中有一条岙里溪把村子一分为二,形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屏风,故名东屏村。元代至正年间,太公陈晋挺曾任宁海教谕,其子陈拱辰喜爱东屏的山水,择居东屏,成为东屏村始迁祖,从此瓜瓞绵延,经过600多年的繁衍,至今已有32代,成为三门陈姓聚居的第一大村。

  “六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六百多年的岁月积淀,铸就东屏的悠悠古韵;延绵弯曲的山脉溪流,控山带海的广袤胸怀,绘就东屏的娟娟美貌。东屏,如一本厚重的古书,承载着薪火相传的脉脉乡情;东屏,似一缸醇香陈酿,洋溢着芬芳扑鼻的暖暖美意。”在东屏村史馆里,是对东屏古村如此诗意的介绍。


  初到东屏村,是从亭旁那边沿着蜿蜒的山路而来,一路颠簸;再到东屏村,是沿着横渡新修的柏油路而来,路况天地之差。


东屏古村落


  “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潮”,东屏古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村庄”。东屏古村,背靠龙母山,村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过,村中有一条岙里溪把村子一分为二,形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屏风,故名东屏村。元代至正年间,太公陈晋挺曾任宁海教谕,其子陈拱辰喜爱东屏的山水,择居东屏,成为东屏村始迁祖,从此瓜瓞绵延,经过600多年的繁衍,至今已有32代,成为三门陈姓聚居的第一大村。


  村口过桥,首先看到的是镇东堂,这是东屏村的家庙,中堂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弥勒,两厢供奉着杨相公和赵元帅。


  再往里走几十米,见一鹅卵石砌成的石墙,红色灯笼的衬托下的“东屏古村”四个字分外显眼,往右拐,是村史展览馆,往左拐是陈氏家祠。


东屏古村


  “山海纳福商学并行铭祖训,文武传家将儒辈出传家邦”,这是村史馆门口的一幅对联,小小的东屏村人才辈出,据《东屏陈氏宗谱》记载,自元至正年间(1341—1368)至清光绪三十六年(1906),东屏村出过50多名秀才,1名举人。明代抗倭英雄陈世雅、陈崇彩、陈贵渠,清代武举人陈式栋,民国第十七绥靖区司令部少将参议陈友生、中华黄埔四期同心会副会长陈舜钦将军、台北县长陈正福将军……都是东屏人的骄傲。


  走进村史馆,让你穿越历史,在这儿你能看到东屏古建的凝固之美,你能欣赏到村里的传统美食“九大碗”,你能看到洋溢着东屏气息的山歌“十碗酒”,你能了解到东屏海禁的历史……小小的村史馆,是一部东屏村的百科全书。在里面,我遇见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用地道的三门话向我介绍东屏村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东屏人的热情和淳朴。


东屏古村·陈氏宗祠


  向左是陈氏家祠,有小溪从祠堂门口静静地流过,溪上还保存着三座年代久远的石拱桥,以祠堂边上的那座最为精致,名叫风月桥,桥上爬满了青藤,来自绍兴的画家正用手中的画笔把这座古桥变成一副美丽的油画。陈氏宗祠左靠风水墙,前临岙里溪,岙里溪和南溪在此形成回澜水的景观,这座仿明式建筑是清乾隆年间族人陈仪叟主持建造,《东屏陈氏宗祠记》记载:“东屏世乏宗祠,仪叟公悚然伤之,爰率合族诸公,创兴斯役。


  陈氏宗祠的西面是一道高2米,长200多米的风水墙,现有的风水墙是在原来的遗址上重建,有大石刻有“风水遗韵”四字。风水墙,旧时高5米,以大乱石砌成,阻挡着西北风的侵扰,是村里最大的防御工程。风水墙边有古树林,有300年的苦槠树,也有500年的古樟树。


东屏村·风水遗韵石刻


  过古树林,穿过一片茅草地,就走进了古村的小巷中,走进一个个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和三合院,让你感受到东屏古村厚重的历史和岁月雕刻的沧桑。


  走在小巷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口口古井,如“仙女井”、“双眼井”等。其中还蕴含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当地人说:“吃鱼吃肉,不如到东屏望小玉”(“玉”字发音同“肉”),“仙女井”的仙女就是指小玉,小玉以貌美闻名乡里。而“双眼井”则诉说着小玉和阿牛的爱情,他们两人相爱却为官府所阻,不能长相厮守,一泓秋水,两眼望穿。所以“双眼井”又名“鸳鸯井”,据说喝左边的井水生女儿,喝右边的井水生儿子,两口井水都喝,则龙凤呈祥。


东屏古村双眼井


  古村的小巷中,最让你流连忘返的是一个个古老的道地:上新屋道地、下新屋道地、老屋道地、园道地、第一道地、上道地、长道地、门前田道地……一个个道地串成的是东屏古村的历史和沧桑,留下的是先人的足迹和回忆。


  古村中外型最美的道地是上新屋道地,倚岙里溪而建,这是“华堂三台”之第一台,二进制三合院,是一幢三层楼房,重檐歇山顶,称为“东屏陈氏亚魁第”,台门上有一石刻“亚魁”两字,两字中间竖立写“庚子科”三字,原来是陈式栋在清乾隆庚子(1780年)科中式武举亚魁,所以这个道地也被称为“亚魁道地”。门前有一石桥名为福履桥,源于《诗经》中“福履绥之”句,“福履”,福禄之意,“绥”,安之意。


  “华堂三台”之第二台是老屋道地,这是古村中建筑最大气的,是清代早期的一座三串堂的四合院,因陈舜钦将军曾居于东侧房,也叫将军楼。陈舜钦(1911-2006),字介平,号中和,1927年春入黄埔军校六期,曾任京沪杭总部第五纵队少将司令、一江山岛地区司令部参谋长、国防部三十五纵队司令,有人评价陈舜钦将军“宅心仁厚,好学不倦,蕴于内者,有修己善群之德,发乎外者,有光风霁月之仪”。老屋道地的后面是园道地的遗址,这是东屏村的始发地,是始迁祖陈拱辰的结庐处,因旁边有一片竹园,所以称为“园道地”,2013年遭遇大火焚毁,还留着一些断壁残垣,被后人称为“东方哭墙”。与之相邻的是山脚道地,也毁于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园中衰草披离,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东屏古村华堂三台


  “华堂三台”之第三台是下新屋道地,是毁后重建的,仿古的墙上一个个手印是在制砖的时候印上去的,初来乍到还以为的武打片中哪位武林高手留下的,道地中确有与武林有关的东西,那就是清乾隆年间武举亚魁陈式栋留下的那把120斤的大铁刀,双手能抬起,但是少有人能舞动这把大刀。


  第一道地,也叫石滩道地,木构双层四合院,从这里走出过东屏第一位将军陈友生,里面修整一新,成了展出东屏古村摄影的地方,一张张精美的摄影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东屏古村在各位摄影师眼中美丽的容颜。上道地也让我难忘,一位90多岁的老人照顾着躺在轮椅上的情景让我记忆深刻,两位老人相敬如宾的走向人生的尽处,是那么的温暖如初,他们的女儿热情好客,见到我们远道而来,特意打开珍藏在后面房子中他们父母结婚的那张精致的婚床让我看,东屏人的热情和善良让我倍感亲切。


  两次来到东屏古村,一次在菜花盛开的春天,那些黄色的菜花衬托下的东屏古村,充满了生机;一次是在稻子金黄的秋季,那金黄的稻子映衬下的东屏古村,又别有一种风味。东屏古村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回忆。

 
标签: 东屏古村

本文标题: 东屏古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村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72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