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教育先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3-11 10:54:05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并深入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与必由之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乡村教育是在“乡村”的教育,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教育。乡村教育之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之于乡村教育,二者一体两面,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并深入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与必由之路。为此,人民论坛网采访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发展乡村教育建言献策。



  振兴教育助推振兴乡村


  在谈到如何认识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时,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认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生态文明等全方面的振兴,是各个部分协同关联、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的过程。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缺失了乡村教育的乡村振兴将是不完备、不完整、不完善、不完美的。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软实力的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人力振兴的重要源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所蕴藏的强大乡村人力资本。乡村教育是积累乡村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优化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存量,释放农民的人力资本潜能,造就具有乡村文化知识、富有乡村情怀的乡土人才,进而以人才支撑的形式强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表示,“建设高质量村级小学”,应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内容。如果,一个乡村连一所高质量小学都没有,“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也就无从谈起。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地发挥乡村在传承各个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功能。如果,一个乡村连一所高质量小学都没有,传承乡村文化也无从谈起。当前阶段,城乡教育差距是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重要表征。如果,一个乡村连一所高质量小学都没有,不可能根本缩小城乡差距。


  集中资源、内外联动发展乡村教育


  在谈到如何发展乡村教育时,韩平认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内外联动。一方面,要激发乡村学校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外部支持与帮扶,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以城带乡、以优扶弱,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平,推动城乡学校共同发展、优质均衡,是破解“乡村弱”,促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与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是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准确定位乡村教育的“乡村”属性,明确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坚守“为农而教”的价值取向,强化乡土文化教育。二是要增加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效益,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三是要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钟茂初建议乡村振兴过程中所有农村文化建设资金,都应集中用于村小学的建设,这样才是最具社会效益的资金使用。“一个乡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不宜以乡村学龄儿童不断减少作为撤并乡村小学的理由,对于以往撤并做法应适当纠偏,保留并建设高质量村级小学是必要的。“一个乡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应纳入到省级财政和中央转移支付之中。保障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乡村教师的素质水平,为此,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大幅高于城市同职级教师工资、可比公务员工资水平。乡村学龄儿童能够受到与城市、城镇学校同等质量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同步享受到同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推进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进程中,应将乡村幼儿园教育同步推进,或者优先从乡村推行。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表示,政府是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各级各地政府应当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为优质公平学前教育的需要,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把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要建立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财政制度,改变财政投入的路径依赖,突破办园体制和编制的藩篱,确保普惠性幼儿园同质同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标签: 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教育先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73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