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当前应紧紧围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结合天水实际,破解关键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强化理念指导,统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引领
乡村旅游发展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资源,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应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生态基础。
二、科学规划蓝图,把握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向
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把握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要科学开展乡村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估,明确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根据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研,并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高质量发展规划,把握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向。
三、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动力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融合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一是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相融合。应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特别是要开发出具有乡土特征的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功能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深度拓展。二是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相融合。要注重挖掘具有乡土文化的产业,以乡村原生态、原始建筑群和乡村文化等乡村意象作为切入点,设计出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形成乡村旅游新业态,实现由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首先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应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发展日常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旅游向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符合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特点的运营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监督机制,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更开放的环境。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高质量管理水平
当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服务和长久发展理念相对滞后,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注重高水平人才吸纳,应根据本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和产业化发展需求吸引高水平人才。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与当地旅游专业院校的有效对接,做好人才输送和对口培养帮扶工作。其次,要注重乡土人才培育,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第三,实施精准育才,对愿意留在农村并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实行专项育才计划,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动的土专家、田博士、农创客,带领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六、创新旅游业态,寻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式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要求差异化发展。所以,要充分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体验。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同质化的旅游业态建设,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同行业的不良竞争,更会使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情况看,乡村旅游资源呈点状分布,但大多数存在外在建设同质化情况。所以,应依托各旅游点差异化资源,发展一村一景、一村一风情的乡村景区,使旅游者产生不同的新奇体验。
七、重视塑造宣传,打造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品牌
首先要探索“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把乡村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路线、旅游体验等通过互联网推销出去。二是通过线下实体方式对乡村旅游品牌进行推介。加大政府在各类贸易和活动中推介乡村旅游品牌和农特产品的力度,让目标人群对乡村旅游产生兴趣继而游购娱。三是开展线上直播营销推广。通过电视或社交软件直播特色农村农业及农产品,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