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第二居所时代来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7-06 09:42:27
核心提示:  从观光到旅居,从多走多看到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这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寻找精神家园第二居所。  第
  从观光到旅居,从“多走多看”到“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这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寻找精神家园——“第二居所”。

  “第二居所”区别于在城市,以工作、日常居住为主的“第一居所”,指在乡下、郊区或风景区的另一套住宅,用作假日养生度假。

  “第二居所”迎合了人文空间的需求,满足了人们乡土情结的精神追求,也让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农庄主、民宿主嗅到了商机。

  为什么要发展“第二居所”?

  其实,乡村旅居、第二居所并不是新概念。从古至今,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有一份与大自然亲近的渴望。

  首先,古代中国帝王就有“第二居所”的先例。骊山、承德避暑山庄等古代帝王在京城以外的行宫,就是现代人口中的“第二居所”。皇帝们在紫禁城内住久了,万墙之隔,心向田园,特别是夏天酷暑难耐,于是就会选择郊区适宜的地址修建行宫、或者到气候温度宜人的地方避暑度假,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第二居所”。

  其二,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情结也是“第二居所”被热捧的原因。在这个不断被拥堵、喧嚣、灰霾肆掠着城市里,人们对寻找依山傍水的“第二居所”的需求更加迫切。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仅是反映了城里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

  其三,自古以来,中国乡村就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这里面浓厚的文化、历史、宗教、家族等因素环环相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乡村文化,也促成了最吸引人的旅游资源。

  正是上述种种原因,共同推动了“第二居所”的发展,在弥补第一居所的居住遗憾或不足的同时,延伸了生活空间,满足了人们的乡土情怀。

mp63671584_1458095388536_4

  农庄、民宿怎样打造“第二居所”?

  人们的这种乡土情怀被房产开发商捕捉到,于是,有山有水的郊外生态别墅、海南养老房产开始风生水起。然而这种孤零零的房产并不算是完整的“第二居所”。

  第二居所卖的不是房子,不是农庄,不是民宿,甚至,也不是村野美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敬畏、共建、投身村野,懂得享受村野的养乐生活。而没有配套设施,怎么打造“第二居所”!

  这也就是参见庄主一直强调的,农庄、民宿应该强化周边配套设施,打造场景营销,以农庄或民宿为基础的,打造囊括了部落酒店、滨水美镇、村野观光、乡情养老、减龄养疗等多业态混合构成的村野生态公社。这是其一。

  其二,第二居所位置不能过于偏僻,一般位于距大中城市1-2小时车程、毗邻风景名胜区的乡村腹地为佳,打造的是“5+2”休闲时光的世外桃源和人的精神家园。

  其三,农庄、民宿在打造“第二居所”概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给人以自由空间,使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得到最大的释放,其诉求便是差异化、人本化、异质化,甚至是高端化和定制化,以异质化的旅游体验为最高追求。

  其四,乡村旅居的定位必须是生活区,其首先关注的应是生活质量,强化生活功能,弱化生产功能。欧美的乡村发展史已经证明,庄园、农庄就应该是中高端人士度假的地方,定位就是养心、养生、养老的地方。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抛开乡郊别墅的高端人群不说,谁才是农庄、民宿“第二居所”的主力军?答案是城市中产、新贵中的年轻人。

  对于第二居所的客户定位,不少民宿主、农庄主普遍会针对一些中年客户群体,他们收入高,阅历广,事业成功,子女已经独立。

  但是,不要忽略了,什么样的客户最需要第二居所?恰恰是年轻人!他们是最希望体验另一种生活状态,并愿意为此埋单!他们对目前的生活抗性最大,生活负担最大,工作压力最大,有了小孩子后,一到周末就思索着去哪儿找风景。

  这部分青年客户也许暂时买不起乡郊的别墅,但恰恰是各类民宿、农庄的座上宾。(文/参见庄主ID:cjzz360
 

本文标题: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第二居所时代来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