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古镇在浙江嵊州之西,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
崇仁,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崇仁古镇规模宏大,总面积达30公顷,其中精华区域面积3公顷。崇仁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清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居、宗祠等建筑154处,茶亭、路亭等14处。其众多的建筑类型,特别是大型的老台门、宗庙建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建筑工艺精美、规模宏大、用材考究,代表清中后期地方民居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高超工艺水平,在建筑历史及传统民居建筑等领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其建筑装饰精工细作,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题刻、书法、彩绘技艺熟练、工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崇仁的明清建筑多为封闭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其屋脊、出檐、马头墙有砖雕装饰,气势雄伟,典雅庄重。其中敬承书屋照壁的砖雕堆塑,数量之多、工艺之精、构思之巧妙,堪称一绝。
崇仁古建筑的石材多取于村北五里许的石宕,一座台门建筑需上百吨石材,门框、门槛、台阶、沿阶石、柱础等用的都是石材。值得一提的是翰平台门的石雕,石门楣刻“佳气絪灵”四个阳文大字,俊秀清晰,两旁浮雕凤凰,凤凰舒展着美丽的长尾羽,门框的上框底面正中镂刻半球形龙头,玲珑剔透,凸显石匠雕刻的功夫不凡。
在崇仁古镇,木雕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几乎每家台门室内的窗、侧屋的门、屋檐下的牛腿都是做工精巧,雕刻有人物传奇、花卉鸟兽等,艺术题材丰富。如朝北台门的道地四周全是雕花门窗,众多人物仪态万方,细腻逼真,呼之欲出。而百鹿台门的檩有99只姿态不同的鹿,加上道地中央石子嵌成的一只鹿,上下呼应,总共有一百只鹿。
崇仁的核心保护区传统村落风貌保存相对完整,类型多样。自三国时至解放后,历代遗迹均有保存或记载。崇仁有“上裘和下裘”之分,民谚有“打架验伤井头房、穿靴戴顶后门塘、挑脚掮树上二房”,具体就是说井头房(现石井台门周围)都是当官有权势的,后门塘周围住的都是有钱的富产,而上裘二房就是下层出卖劳动力的,因此其建筑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
崇仁古镇城镇建设结构体系完整,堪称浙江传统村落建设的典范。崇仁的传统村落从选址到建设,从建筑到街道格局,从功能结构到空间结构,从基础设施到防御体系布局合理,结构完备。崇仁曾经还有完善的安全防御和管理体系,根据当地人的回忆和家谱记载,在古镇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处原来各有一“栅门”,分别有“古杏花村”“吾道南行”“义门理路”和“北道管钥”四块匾额,实际上相当于进镇的四个城门,栅门关闭后外人无法进入镇内。在镇内又有若干个小栅门,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街坊,夜晚关闭互不干扰。崇仁古镇内还有古井51口,加上几处布局均衡的池塘,形成了完备、合理的消防系统。
纵观崇仁古镇的历史发展脉络、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它体现了浙东山区中小城镇的历史发展、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的衍化过程,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状况的标尺。崇仁古镇,是江南民居建筑技术、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