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风景式造园的风格及手法已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式庭园的精髓才能古为今用,创造出符合现代要求的中式庭园。
中式庭院设计不仅代表建筑概念,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并且将我们的生活、梦想与现实之间想结合,摒弃旧的思维与想法,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未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式风格的庭院设计风格,中式庭院设计接近自然,使人身心放松,置身于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当中去。
创造自然式风景。古典的中式庭园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山水景观。在造园中不是单纯模仿自然,而是师法自然,将真山真水加以概括,成为一种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
中式庭园自古以来留下不少典型代表,有江南庭园、岭南庭园和北京民间宅园等。其中以江南地区的宅园水平最高,数量也最多。
江南庭园受诗文绘画影响很大,这些庭园小者一二亩,大者十余亩,都能结合建筑,因势随形、凿池堆山、莳花栽林,特别讲究因地制宜,将山石、水泉、花木和建筑等诸要素合理布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江南庭园多以山水为主题。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在园中挖池堆山,为体现山势险峻,还常在坡上叠石作峰,距水边不同距离布置不同的景区,自然曲折,富有变化。
江南庭园一般面积都较小,造园时多采用障景、借景、仰视、延长和增加园路起伏等手法,利用大小、高低、曲直、虚实等对比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产生小中见大的效果。
江南庭园在配置植物时非常注意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在院角、廊侧、墙边的小空间内精选花木配以峰石,构成小景,漫步其间步移景异,令人赏心悦目。
庭园花木种类繁多,其配置有法无式,只要配置得当都能成景。古典庭园中常描述“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松枝苍劲,梅枝疏影”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合理布局的典范。
古典中式庭园选择的花木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感情,赋予花木某种特有的性格,如喻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喻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玉兰、海棠、牡丹、桂花为“玉堂富贵”等,这些特有的配置有的延续至今。
我国被称为“园林之母”,花木丰富多采。在传统庭园中特别重视乡土树种的选择,如北京的白皮松,云南的山茶、山东的牡丹、福建的榕树等,只有在适生地花木才能生长良好,充分展示生物特征。同时,布局花木数量不在多而在精心,根据不同特点、爱好,可选赏花、赏果、赏叶、赏景或赏香等不同花木,如春赏牡丹、夏赏荷、秋赏菊花、冬赏梅;春摘枇杷、夏采葡萄、秋食枣柿、冬观天竺等,形成不同的景观特色,充分发挥其形态、色彩等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