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稷王庙的“古建三绝”——石雕、琉璃和木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4-06 11:35:3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山西运城市稷山县,古代称为“高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农业始祖、五谷主神后稷就曾经在这里教人们耕作,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从这里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稷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位于稷山县城中心的稷山稷王庙。

  山西运城市稷山县,古代称为“高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农业始祖、五谷主神后稷就曾经在这里教人们耕作,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从这里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稷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位于稷山县城中心的稷山稷王庙。


  黄帝的玄孙,帝喾的长子,周朝的姬氏的始祖,后稷姓姬,名弃。几千年来,作为第一个种植稷和麦的人,被帝王百姓崇敬。据说,后稷死后被安葬在稷山南50华里城南的稷王山上,自古以来,每年农历四月十七日,当地人民都要到稷王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为方便祭祀,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稷王庙迁到了现在的地方。整庙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中轴线上,山门、献殿、后稷楼、卦亭、姜子庙等建筑依次排列,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因稷王庙在道光十年曾遭遇火灾,现存建筑除姜王庙外,多为清代重建。


  在稷山稷王庙,最大的看点就是“古建三绝”——石雕、琉璃和木刻。山西是琉璃的发源地之一,其制作精良、品质优良、造型美丽、色彩艳丽,在全国名列前茅,自古有“晋地琉璃天下”之称。稷王庙建筑上各式各样的琉璃饰物流光溢彩,明丽夺目,让游客在进入庙门前惊叹不已。


  进了山门口,首先看见的是献殿和钟鼓楼。三楼巧妙地利用了借位,构成正面的整体结构。祭坛的门楣上刻有“立我蒸民”匾额,其典故出自我国古代的民歌《康衢歌》。在这里,“立”与“粒”,“蒸民”与“臣民”,寓意:“稷王教导百姓耕作,使他们丰衣足食”。



  正殿前后檐下立栏板上,保存着四幅清道光年间农事劳动的木雕,内容有:举谷穗作稷王,耕种种田的农夫,默默耕耘的牛马,碾滚的碌鱼,扬谷的扇车等,详细记载了古人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整套农事活动,是研究我国古代农耕文化,尤其是农具发展演变的珍贵图画资料。


  祭坛的后面,是后稷楼,高30多米。楼前门廊外有两块整块石头雕成的盘龙石柱,其中一块在东面是云腾浪涌的水龙,另一块在西面是火龙,两块的浮雕高度达10厘米,技高一筹,比北京故宫、解州关帝庙的盘龙石柱都高,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根据《诗经》的记载:“禹治水旱,平定水旱,后稷乃始播百谷。作为最先种植稷和麦的人,后稷被帝尧尊为农师,帝舜时任稷官,管理农事,教民耕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官。在他的领导下,远渡重洋,告别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开创了中华古代农耕文明的先河,几千年来一直为帝王百姓所崇敬。


  后稷楼后有姜庙,庙中供奉着太皇太后,后稷之母姜氏。值得注意的是,姜氏殿的木构结构为元代所建,屋檐琉璃装饰为元代遗物,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2006年,稷山稷王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后稷祭祀场所。


 
标签: 稷王庙

本文标题: 稷山稷王庙的“古建三绝”——石雕、琉璃和木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80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