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其中瞒着怀孕的妻子放弃个人留学梦的第一书记马亮,搞笑又温暖,用自己的画笔建设乡村最美家乡。今天,从新型城镇化到留得住乡愁再到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建筑界的神笔马亮,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专注建筑思考,通过建筑设计,帮助人们跨越城乡之间的价值鸿沟。
艺术拯救乡村。基于乡村文化资源的艺术乡建,是千千万万个“神笔马亮”一样的艺术家建筑师与村民展开的在地化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现存整体性文化复兴,实现从“乡村艺术振兴”向“乡村社会振兴”的转变。
01、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
吴房村是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是上海南郊的桃花源。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北、西两侧至村庄自然河道,东抵浦星公路,南至平庄西路,占地约358亩。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吴房村的整体风貌设计源于著名中国画家吴山明与吴扬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后续的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设计都源于这幅“桃源吴房十景图”。
“源于艺术、高于设计、充满灵性!”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为乡村振兴设计项目提出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内一流艺术院校所属设计院的优势,“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
吴房村项目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现状基础上,保留原有的乡风乡貌。设计师从房、农、林、水、田、路、桥七个方面着手,全新布局。
在保留了田间作物、水系河道和古树的前提下,建筑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保留吴房村的历史印迹。调研了吴房村的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建筑基调汲取了吴房村原貌最淳朴的粉墙黛瓦风格,为了与桃花的相映成辉,建筑的色调以素雅为主,柔美的坡屋面流线、朴实的木饰线条与窗框、步移景异的村落景观,展现出海派水乡的柔美和乡野风貌的淳朴自然。
02、上海宝山区海星村蟹逅馆
海星村位于上海宝山区罗泾镇东北部,为邻镇型村庄,属于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连片区中3个二级水源地保护区连片村之一,村庄总用地1.82平方公里,是上海沿海最早的渔村之一。目前村域北侧为陈行水库、东侧为长江蟹养殖基地、南侧为罗泾水源涵养林。
蟹逅馆即坐落于长江之畔,水库南侧,三面环水,一面临绿的一块“风水宝地”之中,视野开阔,周边无民居聚落,自然条件较好。面对这样一个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场地,建筑师在自然的空间缝隙中建立了一个建筑与乡村的对话场地。
蟹逅馆的外墙设计利用了垒石砌筑的传统工艺,营造了本土材料特有的“野园”气息,唤起了人们的“恋地情结”。蟹逅馆整体采用小青瓦坡屋顶与垒石墙体,以融于村野林地之间。但主体建筑中部采用透明的落地玻璃,以求拉近蟹湖、蟹池与广场的关系。
蟹逅馆的在地化重塑为乡村振兴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作为一个江边、湖畔、池旁的小屋,它的出发点是对所处的环境场地的呼应,是村庄公共建对“此时此地”的切实回应。
03、川西林盘上的国家级新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产阶级受到交通、住房、环境等“城市病”的影响,留在乡村的传统农耕人口,还在延续传统的生产与生活。
袈蓝建筑作为乡村建设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正在通过每一个在乡村发生的项目,尝试链接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在空间规划和内容植入的角度进行设计,创造在乡村中城乡融合的新生态。探索从城里到城外的区域变化趋势,催化出一种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新的空间与社会生活构造体系。
袈蓝以空间与时间与人的认知共同发展的哲学思考区域规划。认为:“现在的建筑是给100年以后的人看的,现在的乡村也是。现在做的乡村里的项目,只要是人们喜欢的,实现了把人留住,把当地人留住乐业安居,未来的人再看,它就是这个时候的乡村。”
用现代的办法,解决现在的事情。符合空间的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使用的需求,适合现在的,在未来,就是能被保留下来的。同时,在这样的规划中,设计需要克服表现欲,形态上的表现力不是最重要的。
袈蓝建筑的设计团队在规划中选择了延续项目原有的空间基底,把机理调整和聚落整合作为表达方式,着力于从整体角度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
设计团队根据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模型对整体示范区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市政道路切出来的现状,把整体示范区划分为“爱尚田园”、“乐活田园”以及“创智田园”三个主要分区。
04、鲁商泰山九女峰乡村振兴项目
泰山·九女峰乡村振兴项目是鲁商乡村发展集团在全省落地的首个乡村振兴项目,位于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
鲁商乡村发展集团,以“鲁商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为愿景,积极投身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齐鲁样板建设,深入践行鲁商“667”(六进村、六能、七变)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泰山·九女峰乡村度假区就是其以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入践行“667”乡村振兴模式的一次探索。
八楼养心谷从建筑风格、装修、绿化景观等多个方面重新规划设计,尊重村庄肌理及村史脉络,保留建筑主体的石墙,室内重现老房子木架结构,保留村子原始质朴感,被称为“一个可以让鸟唤醒你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村居。
05、杭州富阳东梓关村
中国的城市化使得城乡差距非常大,乡村空心化、人员外流、大量原住民仍然居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旧建筑中,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本案面对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一期先外迁50户,遵循宅基地一户一宅的分配方式,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
传统聚落丰富形式的背后具有相似的空间原型。本案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出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设计从基本单元入手,将宅基地轮廓边界与院落边界整合后进行同步考虑,在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不超过120㎡的前提下,确定了小开间大进深(11m×21m)和大开间小进深(16m×14m)两种不同方向性的基本单元,建筑基底边界和院落边界形成了一种交织关系。
两个基本单元建筑基底的适度变化演变出四种类型,将单元通过前后错动、东西镜像形成一个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都有显著提升。每个规模组团都有一个半公共半开放空间,有助于邻里交往及团体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形成。
考虑到村民们对自宅“独立性”的强烈诉求,户与户之间完全独立,不共用同一堵墙,间距在1.6m~3.2m不等。若干个组团的有序生长、衍生逐步发展成有机多样的聚落总图关系,这种从单元生成组团,再由组团演变成村落的生长模式与传统中国古建筑群体生成关系的逻辑一致,也为未来的推广提供了较强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用白涂料、灰面砖、仿木纹金属等商品化成熟材料代替传统材料
设计回归建造本质,注重建造过程与完成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工业化模式与传统元素的关系。选择砖混结构形式、保温刚性屋面楼板、保温防水外墙以及双层中空玻璃,用白色涂料、灰面砖以及仿木纹金属等商品化成熟材料代替木头、夯土、石头等传统材料;
在墙体的构造方面,用24cm厚的砖以不同的砌筑方式形成不同通透度的花格砖墙,对应于楼梯间、设备平台、围墙以及开启窗户等地;在屋顶檐口的设计上,以内檐沟做法进行有组织排水,将落水管隐藏在“立面”中;顶部压顶直接由混凝土浇筑出挑,近人尺寸的一层挑檐等细节则采用传统的木构工艺建造。
06、浙江松阳DnA油茶工坊
横樟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村庄历史悠久,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且已荒废多年。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
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外圈扩建部分包裹围绕老工坊,外墙直接使用溪涧卵石,作为周边梯田和溪水自然景色的延续。
石墙沿用当地常用的做法,即将卵石对半剖切砌成平整墙面,同时暴露卵石内部质感和颜色,和老旧的夯土墙形成对比,在工坊新旧层次间不断创造里与外的转换。
07、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蒲麦地村牛背山志愿者之家
牛背山志愿者之家缘起于成都的资深义工大雁和他的一群90后小伙伴们在牛背山的一次创作。目的则是让这个建筑更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可为更多的人群服务。
改造策略是在完善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让这个建筑更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可为更多的人群服务,从建筑空间与结构上,创新的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记忆与灵魂,使其与村落、与环境相协调,融为一体。
主持建筑师李道德说:“起伏的屋顶与背后的大山以及远方的云海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某种关联,我们希望营造的是内心与情感上的联系,当驴友或者志愿者,甚至是村民们,徒步多时至此,远远看到村口独特而又熟悉的建筑泛着微微的暖光,就像航船在大海中看到了灯塔,有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08、北省承德市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围场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违和的融入场所呢?我们试图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09、张雷——江西景德镇丙丁柴窑
丙丁柴窑位于景德镇浮梁县前程村,基地环境清幽。柴窑又称作景德镇窑或镇窑,正遭遇现代技术和新的烧制方式的冲击,面临消亡威胁。希望借助柴窑的复兴,带来更多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关心关注,带来乡村技艺传承和经济发展新的契机。
建筑师通过对建筑永恒之美的追求,完美的中轴线,视线的起承转合,立面及内部空间的拱券及材料细节设计,都能看出建筑师回应了柴窑所代表的近两千年的传统工匠精神。
窑房的功能分区按照生产流程、参观体验二条动线布局。生产动线集中在底层,包括窑炉前平台区及楼梯二侧的台阶,主要在满窑、烧窑及开窑期间使用,可以上釉、装匣、满窑、堆松材、点火、开窑等。底层二侧靠外窗的房间为上釉、装匣、磨把、匣钵和瓷器储藏等日常工作区域。
10、澳大利亚IAPA-广东云上西棠田园度假综合体
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着与过往不同的美学品质要求,它应能关注人们内心的真实需求,适应新时期人们的审美品位。它是乡村的、本土的、自然的和创新的,不再需要过多的复古主义和异国风情。从城市到乡村,本质上我们要打造一个连接不同人群的新型社区。
重新构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三者融合的新型社区关系,塑造回归质朴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一系列节点的营建,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新社区。“隐形的融入、转绎的重生”,是云上西棠田园度假综合体项目的主要理念。
项目本质上在于重新构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三者融合的新型社区关系
基于乡村文化的资源,建筑艺术家与村民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整体性的文化复兴的路径与呈现形式,其间更包括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乡村艺术振兴”向“乡村社会振兴”的转变。